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鲍释贤的钢琴人生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2009

天天清晨弹一支巴赫前奏曲再往刷牙,天天深夜弹一首肖邦夜曲再往睡觉。透过古典乐章,尝试穿越时空。抚摩着黑白的键盘,更像是它抚慰着我。鲍释贤在巴黎公寓的生活纯粹得近乎灵修。练琴是逐日的作业,更如同呼吸是生活本能。一个青春浮动的英俊少年,一架张弛自如的STEINWAY & SONS,这样的恋爱一谈就是18年。在他的世界里,音乐只是一段与生注定的邂逅。然而出现在世界舞台和公众眼前,鲍释贤的名字永远和一系列刺眼的光芒分不开:亚洲肖邦钢琴比赛,克莱涅夫青年国际钢琴比赛,霍洛维茨青年国际钢琴比赛……几乎所有着名赛事青年组的重要奖项都逐一收进囊中,舞台上,他和曾经的郎朗李云迪等一众钢琴才子同台竞技,荣耀背后,他的喜悦并非来自外界的肯定,穿越时空,通过黑白琴键尝试和两百多年前的作曲家神交是他最畅快淋漓的音乐表达。

家庭,是沃土,但钢琴,是我自己的选择。

  鲍家人喜欢叫鲍释贤卯卯。卯因仲春万物破土而出得释。这个生于仲春的双鱼座大男孩儿,他的音乐亦充斥着强烈的生命力与爆发力。他的外公是新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王莘;他的姑婆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鲍蕙荞;再加上奶奶和母亲的言网传身教,鲍释贤骨子里遗网传着丰富的艺术细胞与强烈的感性气味,从小就有着超乎凡人的学习与领悟能力。

  作为家里的次子,目睹了先学琴的姐姐崭露天资,也激励了鲍释贤那颗从小就要强不服输的心。小学二年级时,《我要做钢琴家》的作文令我们不禁遐想出这样一幅景象:18年前的庭院之中,鲍释贤一家围坐在钢琴前,小小的他看着姐姐在手指翻飞间奏出一段段流畅的旋律,赢得家人的赞赏和鼓励,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也在无意间令他暗暗较劲儿,决心一争高下。

  诚然,家庭中种种对于艺术包容而肥沃的土壤,为鲍释贤打开了通往钢琴世界的大门。在多年的坚持和领悟中,鲍释贤的钢琴造诣早已超越姐姐,若非出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与执着,尽非家庭的逼迫可以铸就。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有好胜的因素,但我始终还是觉得,大概我生来就对钢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坐在钢琴前的鲍释贤血液里网传承着外公、姑婆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毕生音乐追求,糅合着自身对于钢琴的执着与不懈,中外的历史文化、艺术境界在年轻的灵魂中碰撞融合。自从幼小的心投进黑白相间跌宕起伏的琴弦之中,只一投进,便一发不可收拾。

  成绩,年龄和速度都算的上史无前例,但我唯恐,凡事欲速则不达。

  从启蒙老师王进德到授业恩师鲍蕙荞,多年的专业练习不仅培养了他扎实的基本功与完美的表现力,更让他致力于追求形式之外,在情感和灵魂上的交流。对于千千万万年少时有过学琴经历的人而言,与那些日后的钢琴家的差距,或许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7、8岁的时候,鲍释贤已经能熟练的弹出完整的曲子,过人的天分和资质渐渐显露。启蒙老师王进德曾偷偷附耳母亲:他日后一定能成为钢琴大师,他的激情和气力令人赞叹!

渐进佳境的鲍释贤在12岁时隆重的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辉煌礼。在第三届亚洲肖邦比赛当中,作为年龄最小的选手,刚刚追随鲍蕙荞老师不到两年的鲍释贤在一众摩拳擦掌有备而来的有力对手中并没有过多的光芒。

  当时几乎鲍蕙荞老师的所有学生弹的都比他好,但老师为他选了一首好曲子,那首曲子从他的手中弹出来,立即就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了他自己的独唱和叫响。同样是双鱼座的肖邦,一曲《华丽变奏曲》带给鲍释贤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好运。随着铜奖银奖的人选落定,连妈妈都一下子把DV关上不忍再录的那刻,早已意气消沉的鲍释贤听到了不敢置信的金奖获得者自己的名字。你们听错了,那不是我。一个至今为家人所津津乐道的game剧化笑剧结局,奠定了鲍释贤从12岁起,4、5年内连续拿到若干个金奖的坦途,史无前例的年龄与成绩,毋庸置疑的实力甩掉了幸运,震动了众人,也昭示了世界钢琴界,又一个新星已开始绽放光芒。

  然而满载而回的背后,是既骄傲,又难以摆脱的彷徨无措。随着奖杯的持续累积,还不够扎实的基本功和领悟能力渐渐暴露出些许急于求成的弊端。进进大学后,偶然一次比赛的契机,鲍释贤结识了崇拜已久的法国大师多明尼克?莫列(Dominique Merlet),一场以重塑基本功,熏陶艺术感为名,与正轨无关的意外出逃,已在冥冥中开始酝酿。

  选择放弃学历是我的铤而走险,幸运的是,一切比我想象中还要棒!

  有些人的曲子,听一百次就像没听过,有些人,听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听过鲍释贤钢琴演奏的日本记者这样评价。或许从鲍释贤选择了钢琴的那一刻起,也注定了被钢琴所成就。

  考进大学演出比赛进进乐团,这样一条平稳而约定俗成的路线是鲍释贤的圈中人最普遍的选择。然而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中心音乐学院,在200多个对手中过关斩将,令一众强大对手悉数落败的他,野心和胆量也在与日俱增。在毫无悬念的战胜对手之外,冷静的他对自己的功底和音乐内涵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我从小就喜欢收集各种CD,大概在15、6岁的时候,我就发现,固然在国内也许还可以很长时间都通行无阻,但和CD里面国际大师的演奏比起来,明显差得太多,无论从音色还是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熟悉到了自己的不足……

  比起仍在竞争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上天在此时给了鲍释贤一个艰难的选择权。2008年底的上海国际钢琴比赛中,鲍释贤结识了自己仰慕已久的,法国钢琴大师多明尼克?莫列,提及自己拜师的想法后,第二天就收到了爱才心切的老师的邀请函。19岁,鲍释贤坐上了飞往法国的航班,放弃了世界名校的全额奖学金,如一个暂别江湖潜心修炼内功心法的武林高手,放下欲看,蓄势待发。在法国巴黎的德彪西音乐学院,鲍释贤被名师的独特视角影响,将神化了的古典大师们还原成凡人,通过大量第一手的手稿和作品,近间隔的倾听,参观,甚至抚摩一切与钢琴有关的意向,穿越千年,直抵灵魂。这两年多的学习,效果比我想象当中的还要好,固然我放弃了很多,包括国外着名音乐学校的全额奖学金,铤而走险的投进。然而今天看来,我并不后悔。

即使在流行演唱会上,我一样可以用古典乐章征服观众。

  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鲍释贤诠释起来最为投进和享受。然而比起李斯特富有网传奇色彩的生活,鲍释贤目前的生活,简单的近乎单调。除了练琴,他生活中全部的消遣也不过是听音乐,或是通过网络和圈子里的朋友交流。比赛之后的几天里,我会完全的放空自己,不弹琴不想音乐,像普通人一样尽情放松。然而一年之中这样的时间,对他而言少得可怜。独安闲法国生活的一年多,鲍释贤学会了身处异国他乡,与自己及他人的相处之道,阔别麻烦,照顾自己。一口流利的法语,带他领略率真热情的法兰西浪漫艺术文化,也自然的让他在贸易和艺术的矛盾对立中思考存真与变通之道。

  往年的东亚群星世博闭幕会上,受主办方邀约,作为开场演出,鲍释贤一曲《浮士德圆舞曲》给激情四射的演唱会带来了别样的古典之风。另一首《黄河》第二乐章则让全场顿时热血沸腾,意气风发,主持人张国立更是借由此曲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宣扬了中国的古典文化。沉醉于古典音乐世界中的鲍释贤在艺术的纯粹与贸易的运作中努力调和,而不轻易妥协。某些非常炫技的曲子,在流行和现代的场合下奏出,既不违反原作曲家的想法,又因地适宜。实在只要能够懂得并尊重原作曲家的意图,无论如何应用和变通都是可以接受的。

  显然,法国的两年时间,让鲍释贤的心,慢慢的安静下来,沉淀了很多以前未曾有的气力,选择拒尽,或是迎接。正如近期接到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邀请的他,目前正进行一场关于另一个崭新国度的思考,对他来说,一切可以与钢琴共舞的机会,即使路途远远,耗费心力,也甘之如饴。

  采访之中,只要稍有停顿或休息,屋子里便会自然的流淌出某个乐曲片断,比起彻底开释自我全然投进其中的那个他,言谈显然并非他所擅长。我很清楚除了钢琴,其他任何专业都不会让我这样如鱼得水。必须承认,某些时刻,领奖,掌声,赞扬,占据了鲍释贤人生中的很多空间,为他带来他想要的无穷未来可能。但更多的时候,超出年龄的成熟,将他隔尽在浮华之外,亦隔尽在同龄人布满诱惑与变数的生活之外,和钢琴合为一体,浑然忘我。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