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马友友:天才也有叛逆荒唐时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223

年少时:突然叛逆 打破好孩子的惯有形象

  与郎朗般辛苦考级、四处比赛以确立江湖地位的中国琴童成名传统模式相比,马友友幸运得多。他是极少数没参加过任何比赛,不靠得奖而成名的音乐家,但他一生遇到很多贵人。他家刚搬到纽约不久,就认识了布达佩斯四重奏的施奈德,并经由他把马友友引荐给大提琴泰斗卡萨尔斯。后者听了马友友的演奏后,惊为天人,又把他介绍给指挥家伯恩斯坦,促使两人一起登上电视节目《美国艺坛大展》,使马友友成为受瞩目的天才童星。马友友后来追随罗斯学习大提琴,也是因为得到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推荐。

  马友友在罗斯门下,学习到音乐上的自由,以及人琴合一之道,就是拉琴时,一定要觉得乐器是身体的一部分,琴弦是声音,大提琴是肺。而作为马友友的老师,罗斯对学生由衷地表示赞赏。他在一次访问中说:在友友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已帮他学好最难拉的练习曲。他的大提琴技巧,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我自己也时常给他难倒。

  但是天才也有荒唐的少年时代。他15岁时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从少年期过渡到青年期,个性变得异常叛逆。他荒唐胡闹,结交损友,学人弄来假身份证,虚报已达可买酒的法定年龄,好让他可以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饮酒作乐,还曾经因喝酒过量被送进医院急诊室。

  这段往事,鲜有人提及,但是有成长史的天才才比较有亲切感。

  4岁抱起大提琴,7岁登上肯尼迪中心的舞台为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演奏,之后的50年里,这位叫做马友友的华人先后为5任美国总统演奏。听上去,那像个传奇,更像是中国父母心目中完美的望子成龙梦。所以这次他在中国的6场巡演,充满了带着孩子来瞻仰传奇的父母。

  杭州自然也不例外。开票不过2天,均价千元的票已走了五分之一,这中间,有很多不惜血本望子成龙的琴童父母。

  但是马友友的传奇,早就突破了少年天才的明星光彩。在马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努力:大提琴不是他为自己塑造成大师祭起的法宝,而只是一件实现音乐理想的器物:让音乐超越地域、种族、时间,成为沟通全人类的世界语言,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理想,鲜明地体现在他3月6日即将要来杭州演出的丝路计划中。

  长大后:折腾古典 破尽音乐圈的门户之见

  可能正是这股子的叛逆,马友友折腾起古典音乐来毫不手软。

  一说起音乐,我们的头脑里常常出现几条鲜明的分界线:肃然起敬的是古典音乐;朗朗上口的是流行音乐;一头雾水的是前卫音乐……可是这些界限一碰到马友友似乎全都碎裂了:他既演奏巴赫这样经典中的经典,也尝试了大量20世纪不为人所知的作曲家的作品;他演奏经典曲目无可挑剔,演奏爵士乐以及谭盾等人创作的前卫作品也同样精彩纷呈。他的头脑中似乎不存门户之见,乐于尝试各种类型的音乐,纯正的古典音乐圈对他这种无门无派的作风颇有微辞。

  现实世界中的门户之见虽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么刀光剑影,但却是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现实。艺术圈尤其容易因为审美的差异壁垒森严。而不立门户的马友友就像善使独孤九剑的浪子令狐冲,递出一剑,就破尽天下剑法、刀法、暗器,讲究的是以无招胜有招。

  他可以拉着大提琴配合黑人舞蹈,也可以和园艺师合作,把音乐、园林艺术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建立一个音乐花园,现如今,这个花园就坐落在多伦多,花园没有特定入口,是个开放空间,相当于一圈500米的操场。此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马友友演奏德国作曲家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

  或许正是这种大同理想,使马友友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演奏家,老人、青年、西方、东方都对他的音乐默契于心。马友友的光芒,是商业运作的成果,也是他音乐理想的必然延伸。当我们真的有幸现场聆听马友友的琴声时,就会发觉,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最纯粹的音乐就是最纯粹的感受。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