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陈萨:请不要叫我“钢琴公主”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100

陈萨,这位曾在肖邦、利兹和范·克莱本三大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钢琴演奏家,以饱满的情绪和无可挑剔的琴技,再现了肖邦的浪漫和贝多芬的激情。
相比郎朗在舞台上的老成豪放,李云迪温文儒雅气质,32岁的陈萨的指尖流露出重庆女孩性格中的坚定和果敢,技术精妙一如水般无痕,音乐清澈透明。和李云迪一样,陈萨也来自重庆,同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并年少成名。
成渝线架起琴童之路
陈萨至今记得当年每周往返成渝铁路,时常碰到好心人,帮母女俩补票,争取卧铺票。回首这样的辛苦,陈萨记忆里留存更多的是对恩师但昭义的感谢。
陈萨出身在艺术家庭,母亲跳芭蕾,父亲吹圆号。小时候无意间看到父亲团里的阿姨弹钢琴,原本学小提琴的她,闹着改学钢琴。父母没怪她三心二意,反而凑钱给她买了钢琴。两年后,年仅9岁的她,凭借良好的乐感成功拜师川音钢琴系教授但昭义。
那时候,陈萨一家住在重庆,但昭义在成都。我和妈妈每周都要坐12个小时的夜行火车到成都。摇摇晃晃一晚上,不但睡不好觉,有时候碰到节假日火车挤,还只能坐在车厢的地上。
陈萨记得,10岁参加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获少年组第1名。13岁,夺得珠江杯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专业组第一名。年少的陈萨,渴望获得肯定。然而,但昭义在随后的课堂上,对此只字未提。情绪不佳的陈萨耍起了性子,结果被但老师勒令回去反省。
委屈得痛哭流涕的陈萨赌气不学了,却被父母逼回成都。几天后,但昭义给弟子写了一封信,告诉她骄兵必败。陈萨笑称,这四个字她从此铭记,也让我知道,一生遇到一位好老师多么重要!
此后,无论陈萨得了什么奖,奖杯都被锁在柜子里,她不再为了功利去比赛,而只注重比赛中的积累。1994年,15岁的陈萨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
不喜欢被称钢琴公主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每有一分成绩,就可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至今有些片面的看法。近年,陈萨主要在世界各地演出,肯尼迪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等留下了她的琴声。她几乎从不商业代言,每天坚持至少三四个小时练琴。
陈萨,白皙的脸上是一双美丽而聪慧的眼睛。但是她不喜欢被称为钢琴公主,我的钢琴之路一点都不梦幻,也不喜欢扮公主的高贵。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用我的体验和感悟,启发乐迷们感知音乐之美。
1996年,陈萨向国际钢琴舞台迈出了她的第一步。当时已随但昭义前往深圳学习的她,在当年6月参加了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一举夺得第四名,成为该项赛事上获奖的首位中国人。于是,陈萨获得了伦敦乔凯音乐学院奖学金,进入该校学习并获得演奏硕士文凭。随后,又就读于德国著名的汉诺威音乐学院。
2000年10月,陈萨再次出击,在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获得第四名。2005年,她再次在第十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水晶大奖,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顶尖钢琴比赛中均获奖的钢琴家。
2007年夏天,陈萨应邀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万国宫为10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演出。在返场的时候,她用英文流利地告诉大家,《平湖秋月》里的月亮通常意味着中国人对于团圆、和平的爱好。
陈萨说,中国古典音乐也曾留下不朽的乐章,我希望通过音乐的窗口,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的古典音乐走向世界。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