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郎朗父亲郎国任的倾情之作《我和郎朗30年》,由现代出版社推出。读者在书中可以看到一个钢琴天才为了求拜名师而在异地他乡地下室刻苦练 琴的身影;曾被某位钢琴教授斥责为土豆脑袋,难成大器的虚惊;参加钢琴大赛遭遇不公的委屈;以及到了结婚年龄的郎朗对未来人生伴侣的期望。在10月 20日左右来南京签售前夕,昨天郎爸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记者:从书里我们看到,你为了郎朗成才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什么能下这样的决心,就不怕失败吗?
郎爸:如果孩子确实是这块料,那我必须这样付出,否则是对不起孩子的天赋。我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也不愿意失去公安局那么好的工作,何况到北京来 什么都没有,还要靠孩子妈妈挣钱来交学费和维持生活。庆幸的是,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们父子相依相爱,共同面对,共同进取,共担风雨。郎朗今天的成功, 与郎朗母亲多年的付出和关爱是分不开的。为了郎朗,妈妈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费,却把剩下的钱全寄到北京。
记者:现在很多孩子一到十几岁,往往会出现早恋的现象,你是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
郎爸:在郎朗十多岁的时候,音乐学院里有些孩子也出现早恋现象,男女同学互相写纸条。在这方面我看得很紧,也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一个人要以 事业为重,给他灌输了很多。这方面郎朗也受我的影响,他看不惯那些早恋的现象,认为那样做不健康,没出息。他始终很专注,也很单纯。
我的经验是,家长要把握好方向,不断给他加码,让他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接受坏的影响,孩子自然纯净。我当时甚至起过一个念头:要是有座庙允许我们去练琴,我真愿意带着孩子进庙里练,那样效果一定不错。
记者:其实许多学琴的孩子没能坚持下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看到孩子练得太苦,孩子一哭一闹,稍微松一松,就坚持不下去了。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
郎爸:做什么事要热爱和投入,你才做得好。郎朗之所以能坚持每天好几个小时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是源于热爱。还有一条,做孩子学习上的伙伴。这样孩子在枯燥艰难的学习过程中,就不再是孤独的,学习的劲头会更大。
记者:很多人都觉得你对郎朗的教育太狠了,真是这样的吗?
郎爸:我是属于严厉型的,但也有所选择。比如郎朗小时候弹琴练基本功,枯燥,小孩子肯定是坐不住、容 易懈怠的,这时为了让他集中精神,我在作风甚至表情上,都会很严厉。但教育也还要讲究方法,比如效率,为什么他有时开一百多场音乐会下来,人都挺轻松,就 是从小培养他做事的效率、适应能力。其实钢琴对开发智力相当有好处,大脑小脑都得到开发,所以郎朗即使不做音乐,朝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方面发展都没有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