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即使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朱塞佩·德瓦斯特多听不懂中文,但他还是被乌鲁木齐的乐迷所打动。在返场献上一曲普契尼改编的《图兰朵》著名选段时,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友善和热情的朱塞佩,有意识地用钢琴的节奏配合起全场观众的情绪。5月28日,在乌市首场演出结束后接受新疆都市报记者专访时,朱塞佩直言自己感受到了乌鲁木齐市民对自己音乐的理解以及产生的共鸣,我想,我和全场的观众都已尽兴了。
直夸乌市乐迷神奇
26日,刚刚抵达乌鲁木齐后立即马不停蹄赶往克拉玛依的朱塞佩,于28日下午2时许再次回到乌市。在乌市十月影剧院举行的一龙半岛&地中海琴缘朱塞佩·德瓦斯特多钢琴独奏音乐会上,舟车劳顿的朱塞佩没有显出丝毫的疲倦。在乌市首场演出结束后,朱塞佩依然显得意犹未尽,这让记者有些好奇。
问:朱塞佩先生,来到新疆3天,感觉怎么样?
朱塞佩(以下简称朱):我在音乐会之前还给远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妈妈通了电话,我告诉她我已经回到了西班牙马德里。的确,我从飞抵乌鲁木齐的第一刻起,就没有任何的不适应。这里很晚的日落时间、睡午觉的习惯,简直和我在马德里的作息时间完全一致。为此,我一改刚到中国巡演时睡眠不足的情况,这两天都睡够了6小时,身体恢复到了最佳状态。新疆好吃的美食和友善的人们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问:朱塞佩先生,请谈谈在乌鲁木齐的首场演出?
朱:此前在锦州、无锡和克拉玛依的三场巡回演出,每场都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在乌鲁木齐收获也很大,我再次感受到了观众与我的钢琴同呼吸的美妙感觉。他们真的很神奇、很有品位、很友善,观众让我拿出了最佳表现。尤其当我看到音乐会台下坐了那么多小朋友后,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与其他钢琴技巧派坚持呈现高难度技法有所不同,为了能表现自己更乐于传播音乐、乐于音乐教育的理念,我在本场演唱会中加入了三首中国乐曲和三首电影配乐。即使我演奏的李斯特《B小调叙事曲》,没有《B小调奏鸣曲》的名气大,但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还是让我感到欣慰和理解。
问:你怎么看待新疆观众的表现?
朱:这里乐迷的友善已经打动了我,观众永远都是促使我进步的老师。每场演出都是一个积累、成长的过程,我只要拿出最专业的表现回馈观众即可。
那不勒斯民谣丰富了我的创作
问:从一开场,由您改编自雷哈尔歌剧《风流寡妇》的《华丽主题演绎曲》,就让我就感受到了钢琴独奏的魅力。
朱:(微笑着)是的,我基本上都会以这首曲子作为开场曲。它的旋律很好,而且经过我的改编后,能体现我的个人风格和自己的气场。至于我为中国巡演准备的首演作品——《浪漫之旅 致敬莫扎特》,则是我当年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写的一首深深触动自己心灵的作品。该作品除了斩获两项大奖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把我从一名钢琴家变为了作曲家。我想,今晚有阅历的观众大多都能体会到我对这两首曲目安排的良苦用心。
问:据我所知,朱塞佩先生以前还练过声乐,所以你把美声唱法的一些技巧创新融入到了自己的演奏中,让人有了听你的作品,犹如观看歌剧的感觉。这与您现在所从事的保护、拯救、重现那不勒斯民谣风采的工作,是否有冲突?因为一边要创新,一边还要守旧?
朱:我是意大利为数不多的学过声乐与演奏的作曲家,所以我深刻懂得意大利那不勒斯古民谣的价值。欧洲古典音乐圈都有这样一种说法,钢琴大师贝多芬就曾在那不勒斯民谣中汲取了不少营养。从三世纪起源的那不勒斯民谣,堪称古典音乐的鼻祖,大家耳熟能详的《我的太阳》,就发源自那不勒斯民谣。而像《我的太阳》这样动人好听的古调还有很多,但是知晓率却很低,所以搜集、记录这些古民谣宝藏并将其二次创作,就成为我的工作重点之一。
离大师还远,更愿意传播
问:朱塞佩先生,能不能谈谈您对钢琴大师的理解?你认为自己是大师吗?
朱:(微微摇头)钢琴大师可是每个音乐人所追求的,但我还有一定的差距。真正的大师,除了长年累月的练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手、心、脑三者的高度统一。钢琴大师还需要汲取其他艺术种类的丰富营养。
问:既然您不愿称自己为大师,那么你是否也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
朱:我首先从古典音乐中汲取营养,比如我所喜欢的圣桑,他的作品深深体现了他本人的性格和多才多艺。他曾涉猎过地质学、考古学、植物学、昆虫学、数学,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写音乐评论外,他还与欧洲知名的科学家进行交流。我与他相比差得还很远,但我的爱好会反哺我的音乐,除了对科技和足球的关注外,我还喜欢烹饪、阅读和画画。阅读能让我有更多的灵感,画画能丰富我的想象力,这些都已经融入到了我的作品中。
问:朱塞佩先生,我感觉您现在有点累了,明天还有第二场的演出,最后请你谈下对自己的评价?
朱:(思考良久)我想我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文化传承者,我愿意推广家乡的音乐,发现并改编出更多《我的太阳》。我还喜欢看到观众的微笑,尤其是儿童的微笑。所以,就凭今晚这些小朋友表现出的开心,我也会继续努力的。最后,我还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乌鲁木齐,再次给这里的朋友献上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