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林羿和她的音乐世界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211

  走近林羿,不可避免地走进了她纯粹的音乐世界。因为林羿除了音乐,还是音乐。她的每一个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音乐,包括吃饭、睡觉……一位熟悉她的同事如此描述这位海南土生土长的青年钢琴演奏家。

  如同看电影般欣赏古典音乐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海口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林羿将给椰城人们送来这样的音乐感受。

  6月2日,林羿多媒体钢琴交响叙事独奏音乐会《生命之旅》将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行。多媒体钢琴音乐会是一种音乐展示的新形式,在国内尚属前沿。多媒体音乐会将现代技术元素与古典音乐有机地融合,因其表达方式别开生面而备受年轻音乐粉丝们的推崇。届时,林羿的钢琴演奏将在声、光、电、视频、动漫等动态场景的渲染下贯穿始终,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

  着迷于对琴键的触摸感

  也许林羿就是为音乐而生的。1974年她出生于海口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是海南知名的教育专家,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小时候,正值德国英俊的钢琴王子克莱德曼风靡国内外,林羿梦想着自己的手指也能像他那样在琴键上奔驰。7岁林羿开始学习电子琴,后来改学钢琴。学琴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她从不以为然,而是着迷于对琴键的触摸感,这种神奇的感觉让她摆脱了学琴过程中不时袭来的自卑和孤独。因为专注和沉迷,她在修学道路上,几乎一帆风顺。

  1998年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林羿到海南大学当钢琴专业教师。教学之外林羿是海南音乐界活跃的钢琴演奏家,曾多次参加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型交响音乐会,担任钢琴主奏。2004年8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林羿与海口乐团演奏了钢琴协奏曲《走进新时代》、《黄河》,这是海口乐团首次完整地演奏钢琴协奏曲。2002年林羿钢琴独奏音乐会成功举行,得到业界极高的评价她是一位融技巧及感染力为一身的教师;她不但具有极强的表演力,还有着很独特的创新视界;她是一位对音乐很真诚的青年演奏家……

  和十指在琴键上弛骋的飞扬气势不同,林羿面对来访者讲话绝不是滔滔不绝的,而是习惯性地在思考,和每个人讲话,讲每一句话,她似乎都想表达出另一个层面的东西,这个层面叫什么,说不好,暂称之为林羿的音乐世界吧。

  在追寻音乐艺术的道路上,林羿最害怕的是失去灵感。她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每次上完一节美妙的音乐课,自己也倍感安慰,我现在特别需要灵感,担心上了许多的课后灵感会枯竭……哦,上帝,给我感觉,不但是我的手指还有我的脑子……当了老师之后,她每年仍保持一定量的表演,是为了在教学上能把布置给学生的曲子弹得更好,为了保持手指技巧上的熟练,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新的氧气。

  从2004年首次参加国际音乐节后,她每年都定期出国与各国钢琴大师们切磋。曾跟德奥钢琴学派大师Antu Kemt 、Tigran Alikhanov等学习交流,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自此,钢琴教学、演奏、国际交流这三种方式成为林羿音乐世界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她让手指在琴键上跳跃,让思想在旋律中飞舞,让灵感在与学生和大师的交流中闪现……她十分享受这个过程。

  音乐学习过程应是快乐的

  2011年海南首届网络春晚上,那位弹奏《克罗地亚狂想曲》的9岁的小钢琴手吴鼎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林羿的学生。这位琴童当时与捷克著名小提琴家同台演出,镇定而热情地弹奏《克罗地亚狂想曲》,将曲子中克罗地亚因战乱家园被毁,作曲家悲愤、失望、希望交错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曲毕,掌声雷动,吴鼎稚嫩的脸和他成熟的理解力深深打动观众。小吴鼎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种离他生活很远的复杂情感,与林羿的启发式教学大有关系。

  一位5岁小琴童在学习入门曲子《动物狂欢节》时,林羿没有用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让孩子先入境,根据这首曲子编一个童话故事,在弹低音时,问孩子这是什么动物(如大象)在走路;高音时,又是什么动物(如小鸟)在唱歌……让孩子从学到练,都沉浸在童话故事中,所以孩子是快乐的。

  去年林羿的3名学生陈侯聪、陈俊成、陈静,在全省中学生器乐大赛上囊括高中、初中组一等奖。林羿认为,孩子们主要是赢在对音乐的理解力上。目前,林羿教出的学生在美国、英国及国内知名院校主攻钢琴的学生有10多名;有20多学生曾在国内外的重大音乐赛事中获奖。

  林羿认为,器乐技巧训练是音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演奏音乐的必要手段。但如果过度强调基本功,而忽视了音乐的理解力培养,那么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让孩子在没有理解力的前提下,去进行枯燥的基本训练,会泯灭了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中途放弃学习。

  林羿认为当前国内钢琴教育存在重技术而轻音乐感培养的问题,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她举了一个例子:外地曾有一学生,考过钢琴十级后,就发誓再也不摸琴了。可知这孩子是在痛苦和被迫中练琴并考级的。她极其反对这种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高压下被动地进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她认为,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很愉悦的,因为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好方式。学琴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让学生喜欢钢琴的浪漫抒情,并且能感受到钢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像说话那样自然地弹琴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学琴,林羿自己摸索出的一套自然钢琴教学法。

  林羿回忆说,刚当老师时,她也曾用传统的方式去教学生,令她困惑的是,不论如何用心去教,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厌学。后来,她大量阅读了欧美的音乐教学论著,以及参加每年上海、北京的国际钢琴大师班,在与国际大师的交流中,了解了欧美音乐教育与国内传统音乐教育的不同,才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目前这套教育理念与方法。

  自然钢琴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就是钢琴教学,要符合钢琴音乐的规律,符合学生不同年龄层的规律。林羿认为,音乐的产生是因为人类思想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人们情感表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像说话那样弹琴,自然而然;像演戏那样弹琴,感性入境,乐曲需要什么情感,演奏者就必须调动什么情感。所以演奏者需要进行情绪控制训练,这还得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区分,因材施教,如性格外向的学生要训练其情绪平和、沉稳,性格内向的学生要训练使其情绪兴奋等。

  在对每个学生上课前,林羿都会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思考,随时调整上课方式方法。为了对大一点的孩子性格进行把握,她还常进入学生的博客,与学生互动。当读到学生陈侯聪的博文中一句话练琴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总不愿意醒来……时,林羿幸福于该生的感性。当读到学生陈俊成在QQ中留言:不要把理想定得太高,要慢慢安于现状时,林羿感动于该生的真诚。


  林羿说,经过多年对学生的训练实践,她认为音乐感人人都有,通过正确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可以真实地表现出个性的音乐,进而演奏出音乐的魂来,这个过程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被感动和释放感性的过程。

  4月的一天,林羿在博客中记下她同时给四位学生上课的经过,这是一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教育尝试,让学生们感触良多,也让林老师自己激动不已,她在博文中写道:呵呵,这节课学生们学到了东西,我也在四位学生的身上找到了根本的问题所在,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也觉得教育的过程是感动的。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