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对话沪上琴童家长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26

不断练习,然后不断考级、考证……得知许多上海人家像赶鸭子上树那般逼着孩子苦练乐器且家长乐此不疲,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罗伯特淡然一笑,放松点,请再放松点。

  在参加老码头公益音乐节的一场高峰对话时,老罗说了一句话:琴童天造。是音乐选择了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了音乐。
  
  学音乐,是为了学会感动

  老罗讲了个典故。当年,贝多芬已双耳失聪,却还坚持编写一段复杂的乐谱,当别人质疑他能否完成时,他在曲谱上写道:Coming from my heart,gointo your heart.(来自我心,深入你心)。

  音乐就是应该用心来传递的,老罗说,所以,学音乐和乐器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本身。

  音乐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会人怎样将大脑与心灵沟通。一个孩子如果从音乐中学会了感动、流泪,学会了愉悦、悲伤,有了丰富的心灵,那对他未来的成长是多么好!

  多年从事音乐教育,老罗见过成千上万学音乐的少年。他说,在美国,学音乐的娃娃中,有1/5每天晚上是饿着肚子上床睡觉的(家境贫困),也有不少人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是谁(家庭不完整),但学习音乐丰富了他们的内心,帮他们成长起来,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他们都会是有激情、有创造力的人。

  当我们让孩子学习音乐,应该看重的是,这样的学习是否丰富了他的精神、他的内心。老罗摸着心口说。
  
  马友友不是练出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友友,而且我相信马友友也确实不是只靠苦练就能练出来的。老罗很直白地说,他认识很多杰出的钢琴家,即便在学习阶段,他们一天也只练习一两个小时,但他们的表现非常好,比那些一天苦练八九个小时的琴童更棒。

  老罗相信天赋,他说要成为音乐大家,需要很多特质。他聊起自己,我5岁接触钢琴,7岁开了首场演奏会,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棒球、足球的吸引力更大。有一段时间我放弃了练琴,也像很多小青年一样混酒吧、玩足球,也学了医科,想当一名医生。但我始终听到心里有另一种声音,感觉自己放不下音乐,于是我坐回到钢琴前,生活彻底改变……老罗滔滔不绝,我想,是音乐选择了我,让我传播音乐,去感动更多人。

  尽管说琴童天造,但老罗也坚持:每个人都要学一样乐器,以此丰富精神和内心。当我们死去时,不会带走任何东西,唯一可能留下的,就是我们的经历和传奇,用以感动世人。而音乐是传递这种经历和感悟的好途径。

  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只是个小学音乐老师,或者一个小乐队的成员,甚至只是个懂得摆弄一两样乐器的百姓,但他们同样改变着这个世界,让它更美好。
  
  平衡情感与技巧,先为孩子解锁

  对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培养他们情感的同时,乐器的技巧练习很重要。但培养技巧是个痛苦的过程,肯定会对情感造成压力。

  一个学生,如果练习音阶、练习技巧的时间多于和家人吃饭、欢聚的时间,那他一定不会成功。老罗说,为此他自己一直很纠结,我每天都在为这个事情作斗争,寻找一个平衡点。

  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对老师和家长都是一项艰巨的考验。这方面我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老罗说,他曾教一个孩子练习钢琴技巧,孩子在弹奏音阶时不够熟练,老罗当场就指了出来,孩子立刻有了抵触情绪,越弹越糟。后来,老罗改用爵士乐弹奏法,再加上渐强渐弱的音律转换,很快那孩子就喜欢上了弹奏音阶,也轻松掌握了技巧。

  我们先要给孩子‘解锁’,让他们不管学什么都能产生兴趣,然后再提出一些要求,老罗强调,关键是要多听孩子们心里的声音。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享受不到身为孩子的乐趣了,他们很少有机会去野外嬉闹、撒野。我们在教他们东西的同时也剥夺了很多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老罗颇感无奈,他们这个年纪,就应该说很多的‘不知道’、‘不愿意’,至于能不能在音乐上有所成就,交给天定吧。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