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钢琴家唐瑾,9月21日将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献演一场独奏音乐会,这是她旅德留学回国后,首次举办公开性质的音乐会,是对于其八年留学生涯的总结,也是一种启迪性的开端。
因为必须注意到,本场音乐会的主题为对话,即是唐瑾与作曲家之间的对话,也是古典与现代的对话,更是一个中国人艺术家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对话。据悉,唐瑾的父亲唐方一是位有名的中国画画家,所起对话这一标题的灵感来源于其父在欧洲办的一次交流画展,展览的名字就叫对话。
在唐瑾的精心设计下,对话的另一层面的含义在于作曲家时空间的对话。整场曲目,从巴洛克时代的巴赫到当代的贝里奥,跨越了几百年。几乎每一个音乐时代的代表人物都在其中,巴赫是巴洛克时代复调的巅峰,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而巴伯是20世纪初的作曲家,还有贝里奥是现代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巴伯对话巴赫、贝里奥对话勃拉姆斯。因为,巴伯特别崇拜巴赫,唐瑾即将在独奏会上演奏的巴伯《奏鸣曲》末乐章,就是奏鸣曲以一个四声部的赋格作为终曲。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在保留了调性和巴洛克赋格曲式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和声和节奏,而主题更是充满爵士乐的味道,是横跨三个世纪的对话。
勃拉姆斯的音乐常被形容为是用古典主义的瓶子装着浪漫主义的美酒。她选择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也是因为这首作品是勃拉姆斯早期作品中的里程碑,共有五个乐章,像是交响史诗一般的作品。尤其是行板的第二乐章中, 勃拉姆斯附上了一首施泰瑙的诗《年轻人的恋爱》:夜幕低垂, 皓月当空,在此两颗心, 因爱而结合,互相依偎, 互相拥抱。而生于1925年的鲁契亚诺·贝里奥则是彻彻底底的现代派作曲家,是继韦伯恩之后,西方五六十年代先锋派音乐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拼贴式作曲则成为贝里奥的标志。唐瑾将在独奏会上演奏他的《六首安可曲》中的其中三首,它们都由贝里奥于不同的年代创作,《叶子》(1990年)、《水钢琴》(1965年)、《火钢琴》(1989年)。尤其是《水钢琴》,动机来源于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117,这也表明了贝里奥对于勃拉姆斯的崇敬。
如此跨越时空的作曲家对话,是需要据有丰富演奏经验的钢琴家来演奏的。唐瑾早年,随郑曙星教授习琴。历经上音附小、附中,师从范明娟、沈枚、吴迎、邵丹等教授,以优异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以最优成绩获奥地利萨尔兹堡莫扎特国立大学钢琴表演硕士,及德国汉诺威戏剧与艺术大学艺术家文凭(硕士),师从世界著名俄籍钢琴家阿列克西·鲁宾莫夫教授(俄罗斯伟大钢琴教育家海因里希·涅高斯的关门弟子),和德国著名钢琴家马库斯·格罗教授。归国后聘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专业老师。2008年获上海浦江计划学者称号,与欧洲巴洛克专家合作交流,研究宫廷舞蹈音乐,多次举办学术讲座。2009年以访问艺术家身份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学音乐系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获邀担任2009德国威斯巴登国际钢琴比赛上海赛区、2010浙江省明珠杯钢琴大赛、2010上海大学知音杯钢琴比赛、2011CCTV中央电视台钢琴大赛、2011上海市青少年钢琴大赛和2012第三届中国门德尔松杯钢琴大赛等评委。
丰富的经历造就了唐瑾成熟的演奏,9月21日的音乐会,我们期待文化之对话、作曲家之对话,而更期待的应当是唐瑾给我们带来最为精湛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