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钢琴家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许多重要的国际赛事大奖频频被中国人斩获,让世界刮目相看。上个月,来自天津交响乐团的青年钢琴家张乐在第九届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中摘取最高组别艺术家组的桂冠,再度为祖国也为家乡赢得荣誉。结束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大师班学习,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卡内基音乐厅,刚刚归国的张乐带着兴奋与喜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再获大奖
不忘天交培养之恩
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家钢琴比赛是由俄罗斯功勋音乐家弗拉基米尔·阿吉雷创办,美国国际音乐协会主办的一项促进全世界钢琴艺术交流的赛事,是世界上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国际著名音乐比赛之一。该项赛事自2003年举办以来,以顶级的参赛选手、公正的裁判环境、热情的观众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声誉,是很多青年演奏家展示才华、走向国际的重要音乐舞台和盛会。历届比赛脱颖而出的获奖者现都已成为优秀的演奏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上。由于大赛组委会为各组别第一名获得者提供奖学金参加国际顶级钢琴演奏家及教育家的大师班课程,并安排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音乐厅、卡夫曼音乐中心等顶级舞台演出的机会,所以大赛对全世界优秀青年演奏家极具吸引力,竞争也十分激烈。而今年,一位天津小伙儿一鸣惊人,成为赛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就是天津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天交)青年钢琴演奏家张乐。
其实,张乐今年3月已经获得过一项国际大奖,他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宋强和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庞潇组成的华彩三重奏,在代表国际室内乐最高水平之一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室内乐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和唯一的俄罗斯作品最佳演绎奖,填补了中国选手在室内乐国际奖项的空白。此次再度载誉而归,记者连连向张乐道喜,他开心地笑了起来:谢谢!其实这次我能有机会参赛,赢获荣誉,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天交。张乐向记者介绍,注重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是天交一直拥有的好传统,天交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像我这样的青年演奏家与国内外很多高水平的指挥家、演奏家合作、学习和交流,鼓励我们迈出国门,参与国际比赛,锻炼自己的技艺,把我们推向国际舞台。我自从2005年加入天交以来,已经以钢琴独奏演员的身份随团在国内外举行音乐会百余场,还曾多次随团赴美、欧、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除了独奏,我还经常担任交响乐钢琴声部的演奏,参与三重奏等室内乐演奏。回顾这些年来在天交各种形式的历练,不仅丰富了我的阅历,更使我积累了不可或缺的演出经验,这是我最为可贵的财富,也是我莫大的荣幸。
舞台练兵
半个月打磨出拉二
去年11月份,张乐将自己的现场演奏视频寄送给本届大赛组委会,去年年底被通知入围今年在纽约的决赛。遵照比赛章程,比赛第一轮曲目张乐先后准备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派等不同风格的规定乐曲和自选乐曲。第二轮比赛曲目则是一首组委会指定的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巧合的是,这恰是张乐不久前登台演奏过的乐曲。这件事情说来很有意思,张乐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我为第二轮准备的曲目是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今年9月中旬,天交的音乐季安排我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拉二》)。之前,我从来没有练习过这部作品。这是一首技巧相当有难度,音乐性又很深的作品,我个人认为这首乐曲可以说是拉赫玛尼诺夫最杰出的作品。10月初我就需要参赛,比赛时间仅相隔半个月,我想这样短的时间如果再换曲目恐怕来不及,恰巧《拉二》又是比赛的指定曲目,于是我就决定在决赛中使用我新练的《拉二》。
拉赫马尼诺夫的这首杰作结合了古典主义音乐形式与浪漫主义音乐幻想,大篇幅的乐章结构为作品创造了华丽感,从诞生以来一直被众多钢琴家竞相演绎,也一直是全世界钢琴艺术爱好者的挚爱。全曲演奏时间持续将近40分钟,对每一位演奏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张乐也不例外,我曾有过一些健康上的困扰,比如颈椎,所幸从未影响过我的双手。毫不夸张地说,钢琴家是小肌肉群上的运动员。除了时长,在练习的时候,我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可能性:分句、速度、力度等等,寻找这首作品的奇妙之处。经过9月份与天交在舞台上的成功演绎,张乐总结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将这部作品在决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极富新意的音乐诠释,细腻优雅的舞台表现,多变的音色和精湛的琴艺,让张乐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评价:令人内心温暖的、特别感动人的演奏,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音乐家。
身经百战
每场比赛都是第一场
大赛结束后,张乐以第一名的身份受邀在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艺术中心演奏,很受美国观众欢迎,他自己也倍感振奋: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是世界顶级音乐殿堂,它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总与杰出的钢琴家密切相关,往往只有一流的作品和一流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那演出,在那演出就意味着得到了音乐界的认可,就标志着成功。几乎20世纪所有的古典音乐巨匠都以能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为荣。这次能登上卡内基的舞台,我感到非常幸运。在那里演出感觉真是美妙、充实。这是一份殊荣。我也真心地热赞那些我所遇到的艺术家们,我非常愿意和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此外,张乐还得到美国茱利亚音乐学院大师班全额奖学金,受到国际钢琴界权威专家的点拨和指导,获益良多。
曾参加过众多国内外音乐赛事,张乐可谓身经百战,但他对每一场比赛都全力以赴,当成是第一场比赛,因为他对每一次演奏都很在乎。然而,他最在乎的还是音乐本身,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具有最直接、最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和情感冲击力。音乐是一种表达方式,每一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我只有试着去理解、学习并诠释我正演奏的这位作曲家的音乐语言,然后试图捕获每一首曲子中的乐韵,将它们幻化成我指尖的音符一并迸发出来,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比参加比赛更难。
琴童成才
一次又一次从零开始
才三十岁出头,初为人父,张乐已经是位有所作为的钢琴家。而他的成长与千千万万普通琴童一样,经历过严苛乃至枯燥的训练,也寄托了家人的无限希望。喜爱音乐的父亲,用一个多音字乐给儿子起名,既是希望儿子能圆自己的音乐梦,又是对儿子一生快快乐乐的美好祝福。
张乐从5岁起开始学琴,最初无论家人还是他自己都没有想过一定要走上钢琴职业之路,小时候我很听话,就是苦练,直到十二三岁才真正激发出对音乐的热爱。契机是我初三那年在深圳参加比赛,得了个第三名,当时包括李云迪的老师在内,好多音乐家都夸我有天分、有潜力。荣誉激发兴趣,兴趣变为痴迷,张乐为钢琴吃了许多苦,但从不改对钢琴的执著,在艺术上想要有建树的话就一定要耐得住孤独,经受得住挫折。其实我也有惰性,我也经历过很多失败。在家庭中有父母的文化素养对我的熏陶。十一岁到大学本科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陈云仙教授,也是一种幸运。但我最幸运的是,父母、老师从我幼小的时候就培养我执著的精神,可以将孤独与挫折在执著面前转化为动力。在这动力面前,我无法让自己向失败低头,无法气馁不前,只能拼尽全力一次又一次地从零开始。
如今,钢琴对于张乐来说已经是生活必需品,每天都练琴,一天不碰就浑身不对劲。在张乐看来,钢琴是有生命的,在演奏的时候,无论演奏厅多大,当我用手指触及琴键的一刹那,我感觉整个世界只有琴跟我两个在交流,没有别人存在。那感觉很美妙。我也相信钢琴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器,我觉得它是有灵性的东西,它是我的情人,是我朝夕相伴的知己。
除了演出,张乐目前还从事钢琴教学。我觉得艺术家是应该承担某些社会功能。不管在哪里,我最想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喜欢音乐,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如果可能,我希望可以更广泛地参加演出,我们不能坐等听众自己对音乐产生兴趣,我愿意投身去引导、去启发更多的人。我们现在不仅是在培养未来的听众,也是在培养将来的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