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品春茶,会友喝老酒,与雕塑家以友相称,踏雪挪威直击音乐节……看刘雪枫的微博,不由人叹一声,真是神仙生活!
他并非巨富名门,只是一位音乐专栏作家,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任文化顾问。他担任过几本杂志的主编,《爱乐》、《人民音乐·留声机》和《交响世界》。他在众多杂志上开的乐评专栏,以及《神界的黄昏——瓦格纳和音乐戏剧》、《德国音乐地图》、《交响乐欣赏十八讲》、《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等多本与西方古典音乐有关的著作,使他成为内地影响力最大的古典乐评人之一。
访谈
那么多的琴童并没变成爱乐者,让我痛心
读+:音乐带给您怎样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音乐的热情会下降吗?
刘雪枫:我现在能回忆起来的童年美好无不与音乐相关,那个岁月的音乐幸福感无可替代。音乐是具有强大移情作用的审美对象,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总能给我带来不同年代不同心境下的独特感悟,常常有初听的惊喜。
很多人对音乐的热情下降,我不相信是因为年龄增长。我常常在面对那么多音乐经典而无法取舍的时候,深感人生苦短。
读+:非专业者爱乐,有门槛或障碍吗,比如乐理、语言或器材?你现在用什么器材听音乐?
刘雪枫:爱乐入门有各种路径。我们这一代人爱乐的时候,根本没有播放器材的概念,听收音机是最通常的手段。我大学时攒了一大批从收音机里录下的音乐,保留至今。
对准备与音乐结缘的人,千万不要拿乐理和乐史知识把他们吓跑。我当然希望每一位爱乐者都是懂音乐的,但这话绝不能反过来说。当下很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那么多的琴童并没有自然转化为爱乐者,大量的对音乐毫无感觉甚至心生厌弃的年轻人,他们竟然从小学过乐器。这个现象让我非常痛心。
我几十年来都是把消费重点放到收集唱片上,对器材的热度一向理智。我目前用的是一套国产系统,性价比超高,很满足。
读+:爱乐从哪种形式开始最好?需不需要依照企鹅或日本的一些榜单按图索骥?
刘雪枫:爱乐应该从好的音乐会现场开始,可以带来最直接真实的感动。我说的好的音乐会并非一定来自知名演奏者,感人至深的音乐往往取决于音乐家的心灵与态度。
迷信榜单或按图索骥,都是在走捷径,并无不可。但最终爱乐要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审美风格,爱乐的可持续性全在于自身对美的审视与感悟。
读+:下个月,您将要第二次来武汉为西方古乐做推广。它为什么能让您有强烈的共鸣?它与中国古乐有什么根本不同,欣赏起来需要做哪些准备?
刘雪枫:西方古乐不是一个音乐史的概念,更多是一种阐释理念,即所谓本真和原典的概念。我喜欢的所谓古乐,恰恰不是因为它们属于文艺复兴或巴洛克,而是因为它声音的时尚和差不多像行为艺术一样的表达方式。
常常想象如果中国的古乐也来一次本真运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大概要把经过多次改革的乐器再改回去吧?我们的古乐要想实现本真主要还是乐谱的限制,其次才是乐器的表现力。
欣赏西方古乐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要静心,要接受特殊的音色,能够想象古人的审美趣味。
读+:不同介质的音乐在您的聆听中各占多大比重:现场、CD/SACD、网络……器材日益进步,皮娜·鲍什的舞蹈也被3D电影纪录下来,能让人如临其境,CD或DVD能否取代现场聆听?
刘雪枫:我并不以录音效果作为尺度。我喜欢听新的录音和历史录音,特别是历史录音,虽然单声道,噪音也突出,但一听进去就完全忽视(这些问题),音乐本身的感动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皮娜·鲍什是我超级热爱的现代舞大师,她的这张3D蓝光我买了。我看过她的现场,永远的记忆,不灭的感受,是任何介质再现都无法替代的。我同样很少看音乐会和歌剧的DVD,如果不是为了解制作方面的问题,我还是以听为主,注意力会集中在音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