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家庭背景不好,也不认识钢琴的小丫头如何最终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一位歌唱家?被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又是如何进入中南海?她又是如何质朴和家常?
她也不介意与好友分享习近平在家叫她虎妞这个秘密,更理解为这是丈夫疼惜自己性格直率。
不唱歌时,她无美丽可言——小时候长期的营养不良,她身形瘦小,头发发黄。
美丽的转折在1977年的9月,几天前收到来自山东五七艺术学校的信件,通知当时还未满15岁,正在读高中的她参加艺考。
山东郓城县城的梆子剧团既见证了她父母的相遇与婚姻,也给予她5岁就能登台的天赋与机会。如果70年代继续当前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下去,剧团很可能为她提供余生的一切。
父亲为剧团党支部书记,被视作当权派被批斗多年,母亲也一度被赶下舞台。有海外关系的一个舅舅在台湾,加重了她家遭遇不公待遇的程度。三个孩子要养活,她是老大,县城剧团已经给了她一份工作,可以做个说琴书,或者唱坠子的演员。
正在郓城驻点的山东省文艺演出团老师杨松山,更确信她的天赋完全可以弥补家庭出身上的不足。他对这个时常跑来客串演出的小姑娘印象深刻,并认为她只应该唱歌——当时,想招她到山东省歌舞团,省文化局领导的答复是:年龄太小,不如先推荐去考艺校。
她接到已经迟了通知时。弟弟生病,父母走不开,父亲塞给她在郓城一中的音乐老师10块钱,请他带着孩子去赶考。又花4块钱买了两条烟,递给县物资局的一个拉煤车司机,好让孩子和老师在去考点的路上,都能有个座。83公里的路,她在发动机铁壳上坐了好几个小时。
考试这天早上,她7点起床,吃了一张头天买好的大饼,用开水泡着吃。然后走了2公里的路去考点。然后被艺考老师一再挡在门外,让其他考生先考,一直等到11点40分左右。
艺考老师出来吆喝,还有没有没考的学生?她从大树旁走进了教室。大家都已准备收摊,许多人闲坐聊天。有人问,你唱什么歌?她说《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艺考老师告诉谈钢琴的人,给她起个调。又问,起什么调?
她没见过钢琴。在郓城,只有手风琴和脚踏风琴。她也不认识简谱。她不知道起什么调。
艺考老师示意随便起个调。面向钢琴的方向,她唱了起来。
很戏剧的是,她唱了几句之后,一个老师打断她,要她过来给他们唱。人们停止了聊天。一首歌唱完又被要求唱了首《南泥湾》,跳了一段舞,还朗诵了一段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加演结束之后,她得到了一句:明天来复试吧。接着,她成为整个考点录取的四五个人之一。
因为家庭出身,拿录取通知书的过程注定让人紧张。1978年,她有了一个新身份——山东五七艺术学校中专部学生。两年后,杨松山带着她到北京,出现在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的现场。对于18岁的她来说,这次北京之旅的最大收获,是一位前辈来要人。
郭兰英对杨松山说:让小彭到我们团来吧。
郭兰英所领导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当时几乎是所有歌唱演员心中的麦加,现在也是。杨松山虽然是发现她的伯乐,但也依然要面临许多竞争对手,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很早就与她接触,毕业前夕,她被前卫歌舞团借调随团出国赴北欧访问,回国之后,很快就办理了入伍手续。
她记得非常清楚,给她发下来的军装,是四个兜的。只有干部成分才能穿这个。政治上的解脱,沉重的包袱就卸掉了。后来,她的弟弟也参了军。1985年,他们都出现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她是被部队首长点名去的。
当时是济南军区轮战,到处都是山东兵。小老乡们请她在各自的胳膊、后背、军帽上留下名字,她都一一满足。前线十天,摄影机寸步不离,央视电视屏幕上,一年后播出了她在前线慰问的军事专题片。
她上前线就是新闻。因为她已迅速成为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
老干部给她写信,我与妻子都是参加革命几十年的干部,我们以及孩子们,还有我的不少同志和朋友都极爱听你的歌,爱看你的演唱……你的表情、表演也是很纯朴的……我写这些不是为了吹捧你……
文学青年将她写进诗歌里——使红裙子披肩发上的/曲线变得流畅了,使懊热的目光变得精神/而凉爽了,使彭丽媛的歌声自电器商店里/飘出/变得格外动情。
上千万中国人在1982年的春晚文艺晚会(春晚的前身)上,看到了一位青年歌手向著名青年歌手的努力;又在1984年的春晚节目中,见证了这位著名青年歌手如何蜕变为著名青年歌唱家。
她再次当回学生。简单来说,就是在广州的演出旅程中,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李凌相遇,李凌邀请她到学校进修3年。而在学校里,金铁林对她进行的系统训练,使得她得以正式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一段7年(5年本科,提前一年毕业;3年硕士研究生)的求学经历。
更高级别的部队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将她从山东调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