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包括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钢琴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个体智力因素的开发,还能培养个体的非智力因素。
钢琴教育能拓展视野,提高修养
钢琴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它积攒了极为丰盛的珍贵资料,它的文献甚至包容了人类一切的联想空间,想要准确阐述,那弹琴的人不仅仅要有广博的才学,还一定要有强大的想象力。音乐中任何一个被冠以伟大的作品往往包涵了非常高境界的思想内涵,经由对乐曲的感受,能够丰富人们的内心情感,让人们情绪变得开明,从而在道德以及个人修养方面得到升华,打开了向音乐进发的道路,体会到一份具有历史性的责任与使命。
钢琴教育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钢琴谈好学年复一年的苦练和坚持,这是历练学生意志力的非要好的一种方式,他们在过程中会渐渐增强自我的控制能力,学会克制自己,练就不为困境、坚持到底的优良人品。再者,弹琴必须掌握十分娴熟的技巧,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持久的,科学而规律的进行训练,过程中需要强大的耐心和意志,同时还要保持信心,不失勇气。学生们可以在每一天需完成的计划中都多加一项新的任务,练琴过程中的注意力必须十分集中,不能分散。因此,学琴的人会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不轻易言弃的坚韧习惯,对以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益无害,甚至事半功倍。而且,坚韧顽固的精神意志也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比方说,肖邦《*c小调夜曲(遗作)》结尾的地方有个很小一节的才华部分,需将三十五个音符在两秒里面极其迅速的弹奏完,而且要求较高的质量,它们不光要用很微弱的弹奏力度,而且还要精准清楚,干净均匀,音色冰晶般透亮。然而,这样的技巧要求是极其难的,一个学琴的人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三千次以上,且次次都要是用没有错误的方法才有做到的可能。只有那些拥有顽强意志力和非常仔细态度的人才能完成这样一项训练。那些我们身边的学习钢琴且成绩出色的孩子们,通常在学校中的成绩和品行也都十分优秀。
钢琴教育能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良好的性格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一丝不苟的好习惯都会让孩子们在往后的日子终生受用,养成好的品格和习惯始终会在成长的道路中发挥正面的作用。“懂”与“不懂”已经不再是评估现在的学生们的重点,是否细心才是考核的关键。对钢琴进行学习时脑要在一个时间里解决数十个问题,难度非常大,弹琴的人必须高度集中的去活化思维,把自己全部投入进去。比较粗心大意的人在学琴的时候总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要是刚开始接触时就接受专业教职人员的严格教导,这些学生也绝对可以做到静心凝神,变得严谨而细心。所以,一个在经受过正规且系统的钢琴课程的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拿出专注细致的心,而且有坚持下去的毅力。
钢琴教育能树立健康的心理特质
音乐中往往包涵了人类对高尚情操的歌颂,对美的东西的诠释,是一种让人为之向往的表现形式。有这样一句话:音乐让人生变得愉悦,它是生命中的源泉。坚韧顽强,永不屈服的和命运斗争到底——从古至今,贝多芬的精神通过他的作品激励了无数的人。钢琴课程不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控制、抒发内心情感,更让他们拥有了开朗积极的人生观,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面对困难从而战胜困难的勇气。偏向正面的情绪会在他们的观念中占有大部分比例。就像前文中所写的,学琴能培养并锻炼人们的毅力和品质,塑造优秀积极的人格,这些东西必然对学生们造成影响,让他们热爱生命和生活。
钢琴教育能增强自信心,全面改变人生
学钢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只要能够不懈的坚持下去,努力下去,不管是谁都一定会有所收获。特别在还未学到家的时候看别人的表演,又或者是自己表演,这些都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逐渐转化成为战胜困难的勇气。由于学琴的诸多意义,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让个体在五岁左右开始钢琴的学习。从幼儿开始习琴,音乐就会像学习母语般自然而然的成为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影响个体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