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下午,广州日报广娱大本营携手珠江钢琴艺术中心,一连三场读者活动中的音乐会压轴登场,准时与150位幸运读者见面。虽然已经举办过两场活动,但是热爱音乐的广大读者依旧热情不减,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收到超过400封的报名邮件。当天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李淇老师,携爱徒吴君麟、女儿李穗荣共同登台,为150位乐迷读者奉献了一场长达1个半小时的音乐盛宴,赢得读者阵阵掌声。在音乐会完结之后,李淇老师还回答了不少读者关于学音乐的疑问,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听现场:
师徒合奏成亮点
当天音乐会的曲目,李淇有着自己的计划。既有前两场读者活动中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两个乐派代表人物的作品,更有包括学生吴君麟当年参赛的获奖作品《松花江上》在内的多首中国听众熟悉的作品。不少读者在音乐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对当天曲目的多样性赞不绝口。特别是李穗荣弹奏的一曲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欢乐岛》,这首曲子结合了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特点,用琴声营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和声,时而如同海浪拍岸,时而传来悠扬笛音,让听众不由地为其叫好。
说到当天音乐会的最大亮点,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下半场李淇的两次合奏。如果说上半场是吴君麟和李穗荣两位高徒的表演秀,那么下半场则是老师李淇上演宝刀不老的时光。先是一曲李穗荣协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选章《黄河愤》,后是一曲李淇协奏的《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充分展现了中西方、现近代两种音乐风格的魅力。李淇的演奏,无论是演奏技法,还是感情表达,都恰到好处,用音乐带领听众进入乐曲的世界。
谈教育:
要坚持要放松不要逼孩子
在当天音乐会结束之后,李淇还与在场的读者交流了关于音乐学习和教育方面的经验。在李淇看来,对于孩子的成长一些失败是必需的,2009年吴君麟参加比赛失利,他开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此特别用功,还会自己找原因,进步很快。
当天有不少琴童父母都问到孩子不喜欢学琴是否该坚持的老问题,对此,李淇的回答十分中肯,学琴要坚持,但是家长也要放松,不要逼孩子。孩子不喜欢,你如果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也需要先看看孩子的年龄,如果孩子才六七岁,还是需要家长做决定。
而对于学琴是否一定要走专业道路的问题,李淇以自己教的几个学生为例解答道:我有很多学生他们最终也没有把钢琴当成专业,但学音乐让他们素质提高,气质也变得不一样。其实家长们应该只有一个宗旨,明白学琴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就该坚持。
此外,李穗荣作为一个过来人,也述说了自己的意见,家长要做好转折点上的工作,其他的时间应该还给小孩。
读者收获多
在超过400封的报名邮件中,不少读者都是李淇的粉丝。在活动当天,不少家长都全程拿着记事本,用笔记录李淇的教育经验以供参考。读者尹凌图就表示,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提升广大市民的音乐修养,又能让我们老百姓和音乐大师零距离接触,真是非常难得。
冯婕:学会不要强迫孩子
我曾经困惑过学业和学琴的矛盾,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而放弃,听过讲座后,我很同意李教授的观点,那就是不要强迫孩子。感谢广州日报的读者活动,办得非常好,今后如果还有机会,我会继续参加,通过活动提高自己和孩子在音乐上的素养。
钟恩光:花甲老人有感于《松花江上》
我是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外孙今年3岁,我本人已经学琴两个多月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给外孙指条路,这场音乐会组织得很好,内容丰富充实,我不仅欣赏到了美妙的音乐,而且在学琴上面也有所感悟,《松花江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一首我们那个年代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广州日报的读者活动安排得很精细,特别是对现在学琴的孩子来说帮助非常大。
杨茵:第一次走进音乐厅感觉很好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自己是个艺术生,是因为我非常喜欢音乐这些文艺的东西,当然要感谢广州日报广娱大本营,让我有机会参加这场音乐会,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音乐厅,而且与以往的音乐会不同,它更注重交流和沟通,在视觉、听觉享受之余又有所提升,我想这就是广州日报读者活动能够吸引这么多人报名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