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能够灌制独唱唱片的歌唱家并不多,殷彩恋是其中之一。她是殷承宗同父异母姐姐,曾经赴美国学习声乐,在殷家中,她是第一个受过西洋音乐系统训练的人,录制过《何处呼声》、《歌吾入梦》等唱片。她音色甜美纯正,在当地音乐界颇有名气。她以动人的歌声和对音乐文化的高深造诣,影响了殷氏一门。长房的殷祖泽、殷祖澜兄弟,先后在美国费城大学留学。殷祖泽是学建筑的,这幢小楼就是他亲自设计的,他是一位男低音歌手;殷祖澜学工科,是造诣不凡的业余男高音歌手,学成回国后,同在清华大学任教。他们对音乐的一贯钟情和执着追求,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弟妹。他们从美国带回了留声机和大量唱片,小楼夜夜播放西方世界一流的名曲,歌声不绝。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然地在一群尚不谙世事的孩子心田里,撒下了神奇的种子。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先生的夫人殷碧霞女士,是殷承宗的三姑,同样爱好音乐,林校长夫妇后来去新加坡定居,把一架钢琴和不少名贵唱片寄存在殷家,这对钟情音乐的殷家儿女们,真是喜从天降,在那黑白相间的琴键上,不时弹奏出悠扬美妙的乐章,名扬四海的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就在这里孕育成长。
殷承宗很小就参加了教堂的唱诗班,300 首赞美诗他多能记诵,诗歌的和声他也是一听就领悟。九岁那年,小承宗在鼓浪屿的毓德女中礼堂举行了一场钢琴演奏会,这在“钢琴之岛”的鼓浪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手写的海报刚贴出两天,300 张门票就被抢购一空。演出那天,他先弹奏肖邦的《华尔兹》、舒伯特的《小夜曲》和《军队进行曲》,接着便弹了他自己根据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和《解放军进行曲》编写的钢琴曲,每当弹完一首曲子,全场都响起惊叹的欢呼声和掌声。演奏会结束后,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都涌上台去,和小承宗握手向他祝贺,坐在台下的母亲流下了欣喜的热泪。夜里,小承宗兴奋的睡不着,他从这次成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内心充满着抱负和希望。他下决心要朝着迷人的音乐圣殿迈去。
1954 年夏,殷承宗毅然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当年考生有 2000 多人,只录取 40 名,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以 98 分的优异成绩(第一名),被录取。入学之初,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妹妹马思荪看中殷承宗,成为殷的第一位正式钢琴老师。后来,殷承宗在北京、天津又先后向谢洛夫等苏联专家学琴。当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克拉芙琴珂教授来上海讲学,听了殷承宗的弹奏后,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将殷选送中央音乐学院培训,拟推荐他参加罗马尼亚的艾涅斯库钢琴比赛。
1958 年,殷承宗赴罗马参加比赛落选,他并不气馁,更加发奋学习。
1959 年,殷承宗参加维也纳世界青年和平与友谊钢琴比赛,一举夺冠,这一年他才 17 岁。
1960 年,殷承宗赴苏联奥德萨音乐学院学习。三个月后转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继续跟随克拉芙琴珂学琴,还修室内乐、伴奏课及各种音乐理论。1962 年,克拉芙琴珂让殷承宗参加世界乐坛瞩目的第二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这对当时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他来说,确是严峻的考验。有备而来的殷承宗演奏了柴可夫斯基《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曲,以他超常的才华征服了世界各国请来的评委,获得第二名。
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殷承宗 1963 年返回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他曾在中南海举办的一次小型晚会上弹奏了自己创作的《秧歌舞》和肖邦的《诙谐曲》第二号,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称赞他弹得好,要他以后多搞一些民族的东西。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央乐团担任钢琴独奏。第二年,他到通县下乡锻炼,以革命歌曲和农村小调为素材创作了《农村新歌》一曲,周总理听后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1969 年,殷承宗和几位音乐界的朋友一起研究、谱写了《黄河》钢琴协奏曲,1970年 5 月 1 日在首都工人文化宫正式公演。这是我国第一部用钢琴表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交响乐作品,它用音乐形象塑造了巍然挺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魂。
1975 年殷承宗访日时,日方要求一定要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他除了演奏《黄河》外,还演奏了《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等曲子。日本观众反映热烈,认为世上难得听到这样好的演奏会,这些充满中国神韵的音乐,优美、隽永而又细腻,使东瀛的音乐界大开眼界。
1983 年,殷承宗定居美国,在纽约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舞台。1983 年 9 月 28 日,他在建于 1890 年高达 6 层、可容纳 3000 名观众的卡纳基音乐厅举行首演,观众反映强烈。《纽约时报》的评论称赞他:“表现了他对西方古典音乐敏锐而又自然的领悟,特别是莫扎特,他能感觉到音乐中张和驰的对比,并恰到好处地强调适当片段。藉着那台异常明亮的史坦威琴,殷承宗在贝多芬和李斯特的名著中展现出超人的力度和速度,证明他堪与第一流钢琴家并驾齐驱。”随后,他到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巡回演出了上百场,并到苏联、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南朝鲜、菲律宾和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每次都要演奏中国的交响乐作品,每次都受到国内外报刊的高度赞誉。
1993 年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殷承宗回到北京。《黄河》是中央电视台 35 年台庆晚会的压轴节目,演出前录音安排了 2000 多名合唱队员排在中央电视台门前,同声高唱《保卫黄河》,这么巨大的场面使承宗非常感动。1997 年在香港回归前夕,他再次受邀在天安门广场演奏《黄河》,并在 7 月 1 日“庆香港回归”节目中向全世界播放。他自豪地说:“这次演奏使我格外振奋,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我心中涌动,无论走到那里,我仍然感到自己是永远属于中国人民的”。今年是殷承宗艺术生涯 50 周年,他回到家乡和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率领的厦门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从鼓浪屿到福州、泉州,尔后到武汉、长沙、成都、济南等地演出。
殷承宗的夫人陶宗舜,出生于昆明,4 岁开始跟母亲学钢琴,11 岁就获得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最优秀奖。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她与其他三位业务水平高的同学被誉为“四大金刚”,闻名全校。1967 年毕业后在北京京剧团担任钢琴伴奏,1971 年调到中央乐团担任声乐伴奏和独奏演奏员,1980 年赴美留学,在曼哈顿音乐学院作研究生,毕业后留院任声乐歌剧舞蹈课伴奏,1993 年获全美、纽约、纽泽西专业钢琴教学证书。女儿殷悦 1999 年毕业于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耶鲁大学,获优秀毕业文凭,主修作曲。
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殷承基(承宗之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立即被上海乐团聘请为主要独唱演员。他的音域宽广、音色淳清,是位难得的男中音,出版了“殷承基独唱”专辑。曾和法国著名指挥家让·皮里松合作,演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声雄厚、润亮,深得好评。1975 年随上海乐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演出,与胡松华、李谷一等同台演出,极受欢迎。
1986 年殷承基获美国著名茱丽娅音乐学校的邀请,前去深造,1989 年出色完成歌剧进修,曾在《蝴蝶夫人》等著名歌剧任男主角。现任美国南加州教师协会会员、中华合唱团艺术指导、洛杉矶儿童表演艺术中心艺术顾问,曾在纽约爱丽丝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非常成功。殷承基的夫人王伟芳是我国知名度很高的女高音歌唱家,出生上海,自幼学钢琴,凭其独到的天赋与靠自己的苦练,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周小燕、蔡绍序教授,后即被聘任上海乐团主要女高音独唱演员。她的音色秀丽抒情、圆润甜美,并有娴熟的花腔技巧,曾出版独唱专辑唱片和磁带,还经常为电影、电视录音,曾在全国音乐节中获特殊演出奖,多次随中国艺术代表团出访希腊、卢森堡、比利时、瑞士诸国。王伟芳1987 年进入美国纽约曼纳斯音乐学院攻读歌剧,学习期间在纽约爱丽丝音乐厅演出了《费加罗婚礼》中苏珊娜的角色。现在是美国南加州教师协会会员和洛杉矶儿童表演艺术中心歌舞团团长。儿子殷雷,美国南加州大学广播新闻系毕业。完成古钢琴课目,当前正活跃在美国好莱坞从事忙碌的演艺工作。殷承基、王伟芳夫妇在我国是以花开并蒂而著称的歌唱夫妻,他俩在纽约课造期间还与他们的哥哥——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同台演出,受到纽约观众的热烈赞扬和高度评价。
殷承典是承宗之兄,曾任厦门市音协副主席,鼓浪屿区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厦门市第二中学(原英华中学)副校长,厦门市音乐学校常务副校长等职。1957 年在二中毕业,随即留校任教,担任音乐教学工作长达三、四十年,成绩显著,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人才,学生中有多人参加过全国歌手大奖赛和二届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等,均获得优秀奖。二中还曾获省中学生学校音乐周合唱比赛一等奖。殷承典一贯热心于群众性音乐普及活动,鼓浪屿凡有较大型的文艺活动,他都积极参与组织、培训和指导。
殷承典积极创办和长期领导厦门音乐学校,为学校付出了很多心血,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厦门音乐学校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成绩斐然。从 1990 年的小学 6 个班、中学 l 个班共有学生 160 名,发展到现在的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制学校,其高中部于 1993 年即改为音乐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全校已有 18 个班450 多名学生,教职员工 75 人。音乐专业课也扩大范围,开设钢琴、弦乐、管乐、民乐、声乐等,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五届中专毕业生百分之百被高等艺术院校录取,如今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有 11 人,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有 4 人,还有一些才艺双优生被清华、厦大等著名高校录取。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种学科竞赛和音乐比赛屡屡获奖,仅音乐比赛就先后捧回了 146 个奖杯或奖牌。学生还多次走出国门,与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以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进行艺术交流,蜚声海内外。
在世纪之交的 2000 年 11 月金秋,鼓浪屿遍开着鲜艳的三角梅,鸡山路十六号的殷氏祖屋再度沸腾起来,从国内外返回的 8 个殷氏兄弟姐妹,极难得的在分离了 45 年之后,第一次全部欢聚在自家的小楼里,大家围座在一起,缅怀父母和这片故土的养育之恩,畅谈孩童时的趣事,大家兴高采烈、欢乐无穷。随后,谈论的主题落到这座小楼,此楼已经历过近八十个风雨春秋,兄弟姐妹们决定共同出资,重新修缮美化这座有纪念意义的祖屋但愿殷氏祖屋重新亮丽起来,就像殷氏子弟的事业一样——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