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只为了考级,低龄高段,能考级却不会视奏的现象愈演愈烈,这样的速成式教育,究竟靠谱不靠谱?
钢琴是一种贵族的艺术,考级本应该稳步向前,通过专业的考试来认证是否到了该水平,而不是为了一纸证书去考级,连滚带爬式的教育模式毫无意义。这些话出自上海一位知名的资深钢琴教师老师。该老师曾在12岁那年以南通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附中就读期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因为演奏巴赫的钢琴作品出名,在圈内还被称为汤巴赫。
专家还指出,学琴更应该注重基础的培养,科学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现在老师普遍急功近利,大部分老师都奔着考级去,怂恿学生参与一级又一级的钢琴考试,现在一些定级曲目甚至堪比国际钢琴比赛的曲目,难度可想而知,越是像这种高技巧性的曲目,对于基础的要求越是高,而基础正是被考级所忽视的。
而跳级更是有拔苗助长之嫌,有悖于基本的学习规律。因为要跳级考试,有些孩子手指关节还没发育成熟,却要天天高强度地练琴;不少家长一心为了让孩子突飞猛进,不管他们基本功是不是练习扎实了,只知道多教考级的曲目,孩子只能死记硬背弹下来,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长期的发展。这样做完全达不到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和提升气质的效果,相反只会让孩子变成弹琴机器。
上海爱乐乐团的长号演奏家刘占一认为,器乐考级最大的效用就是普及音乐。虽然考级人数在逐年递增,但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却并不是很多。在国外,中小学课程中有专门的器乐课程,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来学习,但是在国内,一个班里要是有一两个孩子会弹钢琴,就会被周围人看作是多么的了不起,所以增强学校对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视,才是普及音乐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