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庭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提高孩子的竞争力。但不少家长对孩子学钢琴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手指细长才适合学钢琴
很多人认为手指又细又长才是天生的钢琴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手指长是好,但同时最好粗壮有力,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手指去进行一些精细的技巧、恢弘的音色,使音乐更有张力。一般来说,手指发育正常,跨八度没问题就行。重要的是,艺术是用内心去感知的,手大手小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误区二 孩子学钢琴越早越好
有些父母认为,培养孩子弹钢琴应越早越好,这也是一个误区。从艺术的角度看,弹好钢琴确实需要练好童子功,但不是越早越好,一般5岁开始比较合适。同时,要保护好孩子的双手,每次练琴,应该先练简单曲子热身,让手指、手腕先活动灵活,不要上来就练有难度的技巧动作,否则容易使手部肌肉的韧带受损。此外,练完琴,不要让孩子的双手立即接触凉水,以免使关节受损。
误区三 练到高级别才请好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钢琴初期,只要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练到四五级以上,再去请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辅导。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学琴相当不利。本来,有些孩子资质不错,但由于启蒙老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较低,给孩子培养了一些相对固定甚至顽固的坏习惯,再改就难了。因此,给孩子选择老师时一定要选比较专业的。
误区四 练琴的时间越久越好
刚开始让幼儿学琴的家长,总带着让孩子能吃苦耐劳、学习时能坐得住等锻炼目的。因此只要孩子一有时间就马上让他去练琴,往往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很短,一般是15―20分钟。所以,孩子练琴时间安排宜短不宜长。一般的说,4―5岁儿童每次练习10―20分钟,5―6岁儿童每次练习20―30分钟。
误区五 考级是钢琴学习阶段的里程碑
钢琴考级只是为孩子的钢琴学习提供一个交流、展示以及接受检验的机会,因此,不能把考级作为孩子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里程碑,否则会使孩子学习钢琴有太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只有当孩子在自然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下,真正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才能让孩子参加这一级别的考试,否则就只能是拔苗助长,它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