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旅美青年钢琴家徐洪将再次登台武汉琴台音乐厅,带来《西班牙狂想曲——徐洪钢琴独奏音乐会》。还记得去年1月2日,琴台音乐厅新年音乐会上,名不见经传的八零后钢琴家徐洪,与世界顶级名团伦敦爱乐乐团合作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震撼了全场,令观众大呼过瘾,意犹未尽。时隔一年,他将再次登上琴台音乐厅的舞台,带来一场纯粹的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会选曲上,不仅有炫技之王李斯特超高难度代表作《西班牙狂想曲》,也有当代作曲家乔治•拉克伯格写于1966年的《写于巴赫之后》等作品。
气质与才情俱佳的八零后钢琴家
第一次接触钢琴时,徐洪不足3岁;12岁便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23岁进入世界著名的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深造,2010年取得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博士学位。和所有天才钢琴家一样,从小到大,徐洪经历过无数次钢琴比赛,屡获嘉奖。尤其是在和国际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成功合作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后,一跃成为当今备受瞩目的年轻钢琴家之一,成为近年来中国钢琴海外军团中风头正健的一员!纽约时报更是赞其拥有辉煌技巧,敏锐的音乐洞察力,并似有无限潜力。
选曲独特有关联 传统与现代曲目对比着听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由徐洪精挑细选,乍一看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既没有特定的派系,也不钟情于某一类作曲家。对此,徐洪解释说,上半场,拉克伯格《写于巴赫之后》与巴赫的《第6号德国组曲》同为羽管键琴所创作,而‘写于巴赫之后’灵感都来源于巴赫本身,对比来听,别有一番味道。
下半场的两首肖邦都是最为经典的作品。船歌描绘的是一番威尼斯水上的风景,在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都会写船歌,其中以柴可夫斯基《四季》里的船歌和本首最为有名。哲学家尼采听了肖邦《升F大调船歌》后,描绘那是一个极度幸福的时刻,一个声音响起,甚至众神都盼望着能躺在小船上度过长长的夏日。这也是肖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现手法及用心来演奏的乐曲之一。
在李斯特的所有狂想曲里,《西班牙狂想曲》无疑是篇幅最长、难度最大的一首之一。这首曲子虽难,却是相当的悦耳动听。而贯穿整个古典音乐史,民歌时常会被作曲家们作为创作源泉,李斯特和卡尔•菲利普•巴赫便是同时采用了这首西班牙民歌。徐洪表示,将两首曲子放在一块弹,是为了让大家看看,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纪的作曲家是如何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再创造的。
时间:2013年3月22日 周五 19:30
主题:西班牙狂想曲——徐洪钢琴独奏音乐会
钢琴:徐洪
曲目:乔治•拉克伯格:写于巴赫之后
约翰• 塞巴斯蒂安•巴赫:e小调第六号德国组曲 BWV830
肖邦:升F大调船歌 作品60号
肖邦:四首玛祖卡 作品33号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西班牙民歌主题变奏
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票价:30 50 80 120 180 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