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指挥家迪图瓦和钢琴家王羽佳,将联手在大剧院上演一场古典风暴。
进入这场风暴的钥匙,无疑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网上,这首曲子被称为中国人最听得懂的钢琴曲,足以看出它的通俗性和流传度。
昨天下午,记者和迪图瓦、王羽佳面对面,《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尤其是王羽佳,因为几年前让她 名声鹊起的那次救场演出,弹的正是《第一钢琴协奏曲》。霸气的是,《第一钢琴协奏曲》历史上有20多个版本,王羽佳说她一首都没听过:要弹就弹自己的Style嘛!
这是一首
身世坎坷的曲子
与迪图瓦并肩坐在一起,王羽佳简直太不古典了。黑色性感短裙、被发胶搓起的短发,眼前这个时尚的姑娘,很难让人跟格莱美提名获得者联系在一起。
不过,让她来弹奏表达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看起来到是个挺搭调的组合。
《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写于1875年,直到现在,它都是每年柴可夫斯基音乐节的开篇曲。去全国的钢琴考级现场转一圈,这段旋律很容易被听到。
可就是这么一首大热曲,诞生的过程却坎坷异常。
1875年,柴可夫斯基写出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初稿。当时,兴冲冲的老柴赶紧去拜见了钢琴泰斗鲁宾斯坦,想让他演奏这首曲子。
没想到,向来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的鲁宾斯坦,这次却把老柴骂了个狗血喷头,说这部作品生涩、死板、毫无价值,要求老柴全部重写。
心高气傲的柴可夫斯基默默地又把曲子给了德国钢琴家封·彪罗演奏。1875年10月,封·彪罗到美国巡演,这首曲子一炮而红。
同年年底,老柴又把曲子带回了俄罗斯,让19岁的天才塔涅耶夫演出,轰动世界。
1878年,后悔万分的鲁宾斯坦找到老柴,称自己终于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价值,之后弹奏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