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钢琴调律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从钢琴音乐的循环体系谈钢琴制造

发布日期:2015-12-16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379

钢琴的历史演变是与键盘乐器、钢琴家以及作曲家,包括作品在内的革新而一同发展的,其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钢琴艺术的整体“前行”,进而关系到钢琴音乐的循环体系与钢琴制造之间的关联。本文旨从钢琴制造的历史入手,通过对钢琴结构和性能发生改变的纵向时期进行综合梳理,并结合钢琴演奏中的音响艺术对钢琴制造进行“声”与“音”的立体感官剖析,从而达到对钢琴音乐的重新解构,最终使钢琴制造与钢琴音乐更好地进行循环体系的“沟通”与“交流”。
 
一、关于钢琴音乐循环体系的概述
 
(一)钢琴音乐循环体系 

钢琴音乐的体系,并不只是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这一终端听觉的艺术,即所谓的钢琴演奏音乐,而是包含了作曲家谱写的灵感创作所演绎出的人类情感,以及乐器师造就抒发官能美的艺术结晶之器,最后再由演奏者表达与诠释出至美的自由乐章……
 
钢琴音乐的瞬时呈现,需要整个循环体系共同作用并围绕于最终所表现的乐器之上,即乐器师、作曲家、演奏者三维立体的综合循环系统,最终通过钢琴这一乐器媒介来传递于世,三者缺一不可,都是组成钢琴音乐体系中的一部分,循环往复,终将钢琴推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二)“人”、“琴”、“乐”的理念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的存在,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演奏者;演奏者演绎的内容来源于作曲家的创作;作曲家的灵感发挥又影响着乐器的制作与改革;而乐器的发展又离不开伟大的乐器师的努力与研究,即:乐器师制造的钢琴,作曲家创作的“文字”,演奏者表达的音乐,构成了和谐的“人”、“琴”、“乐”。
 
因此,乐器师作为整个音乐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循环往复,是音乐向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琴”——钢琴制造中的钢琴音乐征程
 
(一)早期钢琴制造的历史进程
 
       钢琴制造的历程漫长且深远,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用于审度音律和乐理研究,并在共鸣箱上设立移动弦码的独弦张弦系统形制的弦音计,还是后来由弹拨弦乐器索尔特里琴(Psaltery)和打击弦乐器杜西玛琴(Dulcimer)发展的羽管键琴(Harpsichord)——“拨弦古钢琴”和楔槌键琴(Clavichord)——“击弦古钢琴”,古钢琴日渐从家具器材式娱乐设施朝着名副其实的钢琴乐器的发展方向迈进。由于楔槌键琴有效音量(pp-mp,不宜广众演奏)和羽管键琴有限音长(不宜连奏)的劣势,设计者探索钢琴新的发展方向,在结合和选择性采纳了二者各自的优点以及后期维吉纳琴(Virgi-nal)、斯皮耐琴(Spinetta)以及立地型大键琴(Clavicytherium)等乐器特点后,最后于1709年意大利由巴托洛米奥·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2年)设计出了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钢琴——可以分别奏出强、弱音的键盘乐器(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此后,钢琴制造业可谓是迎来了对近代钢琴形制改革的一系列壮举。所以,钢琴结构、创新设计和工艺材料的发展彼此关联而又相互影响。
 
(二)近、现代钢琴制造与钢琴音乐的关联
 
       继克里斯托弗里之后,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对钢琴的制音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即手动操作制音音栓来达到制音器离开琴弦而发出饱满连贯动听的音色。18世纪中期,德奥和英国地区的钢琴制造工艺迅猛发展,为了适应于不同地域和演奏家风格,击弦机种类也在不断革新之中,譬如约翰·安德烈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制作的机械灵活且音色清亮的“维也纳式击弦机”受到了莫扎特的亲睐;而约翰·克里斯托弗·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则开启了“英国式击弦机”的先例,其与“维也纳式击弦机”正好相反,即触感较重声音却宏亮浑厚,后由约翰·布劳德伍德(Johann Broadwood)对其进行改进,加之金属支架、扩大音域以及发明延音踏板来丰满和表现音色,此举得到了贝多芬的赏识,并将其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一首附上副标题——“为槌击钢琴而作”。此时,法国的塞巴斯蒂安·埃拉尔(Sebastian Erard)在以往钢琴制造师们对击弦机改制所做出的努力与研究之上,结合了维也纳式和英国式击弦结构的特点,发明了“复振奏式杠杆”的击弦机装置……因此,近代钢琴制造家为了钢琴结构和产品设计能够充分发挥钢琴音乐的最大魅力,并促进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和演绎出精彩绝伦的作品,其对钢琴制造的重大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对整个西方音乐中的乐器改革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随着西方音乐的历史进入全盛时期,音乐的织体也从单声部人声经由多声部教堂音乐,并伴随着器乐、歌剧以及协奏曲的发展而增添了以主调音乐为主的交响曲、奏鸣曲以及艺术歌曲等体裁。所以,钢琴音乐也相继开始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音乐境地,1850年前后的施坦威家族的兴盛主要是融合各国钢琴制造家的成果于一身,其铸铁支架分层交叉弦、复振式击弦机、双音阶模式以及持续音踏板等专利造就了现代钢琴的结构原型,并常被后人认为是近、现代钢琴的分水岭。
 
       时至今日,我们再回头瞻仰这件乐器所走过的征程,不难想象,一件乐器能够恒久保持它的历史地位,并雅俗共赏,离不开“造物主”精湛的工艺对整个钢琴音乐的良性循环,钢琴制造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对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影响了西方音乐的潮流方向,最终形成我们今日所熟知的音乐历史。
 
三、“人”——钢琴制造中的钢琴演奏音响艺术
 
       钢琴演奏音响艺术需要演奏者进行主观人为地创造与渲染,加之通过钢琴这一客观媒介进行由内而外地传递与表现,乐器师对钢琴进行设计理念、制造工艺、调整维护,整个循环系统往复进行,最终方能呈现出钢琴演奏艺术的音响效果。
 
       中央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廖乃雄教授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创造性音响意欲》的讲座,廖教授从演奏之“人”如何在创造性的听觉意欲中更好地发挥出钢琴音响艺术的角度,提及到了有关于钢琴本身及其演奏在整个音响艺术中的重要性,从振动出“声”,再演奏出“乐”,最后升华出“韵”,整个过程需要良好的“音”感。那么,在此基础之上,琴器上的“灵魂”历经了从膝部音栓到多个脚踏最终确定为现代钢琴的3个踏板的过程,整个音响上的听觉和感能更加注重“人”的能动性,而非音响本身。再者,对于现代钢琴的发声原理而言,琴器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在连奏、转换以及变化上由低、中、高音逐次衰减,并难于奏出Legato之音,这就意味着在音响艺术中,需要灵活运用踏板来驱使制音器对于琴弦的抑制与否和琴弦的共振效果,来达到音乐中旋律的线条美感。其次,作为音乐语言仅次于旋律的第二个要素节奏而言,音响艺术中与旋律线条所构成的“点”、“线”直至“面”的立体逻辑形体,诠释了历史上伟大作曲家驾驭音乐本能的音响艺术,譬如BACH和MOZART。最后,音乐的瞬时呈现需要“人”面对面进行演绎,并将以上所有的音响艺术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塑造,并有创造和有个性地二度造型于琴器之上,琴器反馈于“人”,并合而传递至听众,听众接收到了音乐的美感,创造性的音响艺术随之诞生。
 
       在亲临雅马哈艺术家裘元朴大师班及其独奏音乐会的现场之后,令人更近距离聆听到钢琴音响背后的演奏之“人”的艺术之音。对于演奏之“人”而言,钢琴的“灵魂”是其表现音响艺术最佳且必备的途径之路,在踏板的控制之下,制音器的抬升和下降,以及键盘的横向右移所带来的绝非仅限于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的原有功效,而是体现出钢琴音乐中旋律与伴奏声部所传递出的音响艺术,来达到使琴器成为演奏之“人”表达内心情绪的一部分,并形成习惯和演绎的“节奏”,让听众潜意识中感受到乐曲的深层次意境,这种层次分明的线条美感是需要手指的技术、踏板的协助、演奏者内心的清晰逻辑及其精神意识的高度认识来共同完成的。最终让听众接受到的不仅仅是音响艺术的外表和听感,更多的是如何表现、如何运作、如何演绎出演奏的内容,这是演奏之“人”对于自身长久所养成的习性以及生命般的专注表演精神和经验来诠释出的极致音响艺术。
 
四、“乐”——钢琴制造中的“声”与“音”

自18世纪初,一位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的乐器制造者巴尔托罗米欧·克里斯托弗里于1709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钢琴之后,时至今日,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抑或是钢琴家的演奏,还是风格各异音乐作品的诞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这300多年来无不为这一乐器本身所特有的魅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声”
 
       声,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钢琴作为乐器的前提是发声,而决定钢琴发出的声是好是坏,取决于制造钢琴的原材料质量、钢琴设计、制造工艺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护等措施。
 
       钢琴木材的使用贯穿于钢琴制造的整个过程,它是钢琴制造的基础,更是影响钢琴发声的主要材质。所以质量佳、运用合理的木材对于钢琴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钢琴结构中所使用的的主要原材料即为木材,除了共振板材和键盘板材使用特种材结构的针叶材(云杉类、松木类等软木)材料外,其余包括弦轴板、码桥和击弦机等结构使用的都是标准材结构的阔叶材(榉木类、槭木类等硬木)材料。
 
       由于现代钢琴的基本型制早在1850年施坦威结合众钢琴制造家的成果于一身时就已确立,因此如何延续并与时俱进发挥木材的特性则是现代钢琴产业应遵循的制造原则。木材加工(Wood processing)是对木材或木质材料加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之最终形成对人类有价值的木制品,是包含木材的切割、胶合、改性、干燥等加工方法在内的制作工艺。
 
       钢琴的制造工艺是对原木进行初加工,之后再对成材进行再加工,而后形成木材的再造加工品(有价值的木质品),最后进行组装工艺和出厂前的调试调整。这看似对制造工艺的简单叙述,却占据了钢琴是否能够达到其最终价值的真实体现。当然,对于钢琴的“声”只是产生钢琴音乐系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继续向前“探索”。
 
(二)“音”
 
       音,特指有节奏的声。
 
       在钢琴音乐系统中,钢琴能够发“声”的条件满足了,那么之后是否能够形成演奏者所要诠释的“音”,就需要乐器师对钢琴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试与维护。
 
       钢琴的生产过程需要一个恒温恒湿的客观环境,否则钢琴结构中的木制成分就会因含水率的问题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音板、弦码、肋木、键盘、弦轴板、木支架以及击弦机系统与外壳等木材结构作用发生质变,进而降低了钢琴的生产质量。那么,由于钢琴投放到市场后离开了恒温恒湿的固定环境,加之不同地域地区的气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和雨季绵长的特点,北方寒冷干燥和集体供暖的特点,这就需要再结合使用钢琴的人群和维护钢琴的人士等主观因素来对钢琴进行调试与维护。一般陈列屋室和厅堂的温度应控制在19℃-23℃之间,湿度在40%-60%之间,特殊的地域另有特殊的处理方法。
 
       此外,钢琴在特定时间和特殊用途的前提下,是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调律与调整作业,加之在温、湿环境,使用环境,维护措施等相对较稳定的状态下,钢琴才会反馈给演奏者以最佳的“音”的效果。
 
(三)“乐”
 
       乐,和谐成调的声音。
 
       钢琴作为乐器媒介,传递并维系着作曲家与演奏者之间的关系,更是检验并循环着乐器师作为造就琴“乐”的“手”工艺。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乐记》
 
五、结论
 
       钢琴音乐的真谛就在于循环演绎下的自由与空间,即乐器师的技能与艺术结晶,造就了人类可以抒发情感的器物;作曲家的灵感与创作自由,谱写了人类可以缱绻情感的文字;演奏者的表达与诠释空间,传递了人类可以升华情感的乐章。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