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缨
他,钢琴功力深厚、技巧好得惊人,却不以炫技来获得掌声;他曲目量庞大,从巴赫到当代的钢琴文献作品都有涉猎,却直到57岁,才在环球DECCA唱片公司发行个人专辑。他的演奏既有南美人的激情和律动感,也有德奥的严谨和理性;他把纵向的主旋律和内声部线条捏合成横向的绵延不断、一泻千里的音符流,制造出巨大的情感张力和戏剧能量。他就是巴西钢琴大师尼尔森·弗莱尔(Nelson Freire)。
弗莱尔在维也纳求学时期追随李斯特弟子Lucia Branco,练成了无敌派技巧,他却把技巧悄无声息地化于音乐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声音。他像隐士那样,在南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音符布道,十年、二十年……直到2005年,环球唱片公司终于把他收入囊中,为他出版了10余张个人专辑,包含了他最钟爱的肖邦、勃拉姆斯、德彪西的作品—其实早在1999年,数家唱片公司和斯坦威钢琴联手推出的钢琴巨匠系列中,弗莱尔便在第29(卷)中出现,可见他在业内的名气和地位。
作为乐迷,我们曾两度与他失之交臂—2005年原本在上海音乐厅的演出他因故未能成行;去年3月15日,彩排过后的弗莱尔突感身体不适,取消了和夏伊的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演出。那天我有幸目睹大师走台,那一首首肖邦的练习曲,透彻、饱满、清晰的音符穿过大厅,每个座位就像突然被光波照耀了一下,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可惜70岁的大师身体欠佳,脸上写满了长途跋涉后的疲惫,而显然,这样一位精益求精的大师是不会让体力造成的不完美出现在舞台上的。
今年3月15日,终于没有再错过弗莱尔。有趣的是,这场上海交响乐团协奏曲专场的两位独奏家风格迥异,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带着无比高傲的炫技把老柴小提琴协奏曲激情化到极致;而下半场,弗莱尔则带来了室内乐性很强的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开篇钢琴一连串的和弦急速而下,弗莱尔的音色一如既往饱满浑厚,张弛有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自始至终无多余的动作和表情,像一尊雕像一动不动,音乐线条无比大气流畅,细节清清楚楚。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是精准、会说故事的,舒曼的音画世界就这样慢慢铺展开来—
1841年,舒曼和克拉拉冲破重重阻力,幸福地走到一起。第一乐章中,弗莱尔将诗意、彷徨和激情融于一体,在古典奏鸣曲式的框架中让音符自由地行进,抒发着无与伦比的幻想和激情;在慢乐章中,弗莱尔制造了一个充满梦幻的透明水晶球,在钢琴与大提琴妩媚动人的旋律对话里,我们仿佛看到舒曼深情地、充满爱怜地注视着克拉拉;到了第三乐章,波涛汹涌的激情在弗莱尔浑厚、深情的音流中展开,音乐像巨大的海绵慢慢吸收能量,不断膨胀,左右手的旋律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的琶音把情感张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