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钢琴调律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儿童钢琴音阶练习的心理攻略

  来源:律动钢琴网  作者:谭卉  浏览次数:616

在几年的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在教学中音阶练习是极易被练者藐视而又“老大难”的。究其原因,不外乎音阶训练的枯燥和精细。但是没有音阶也就没有器乐,音阶训练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精细的动作技能,必须在反复训练中领悟才能熟能生巧。著名教育家加涅也曾谈到“构成理想动作技能的操作是对这种操作的重复。”谈到“练习”,加涅更是强调“所谓‘练习'应当指对程序进行重复时,必须有改进操作的愿望,应当给练习的学习‘反馈',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重复动作不具备‘练习'的含义,在这种负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基本为零。”

加涅重点谈到的是儿童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中的反复。“反复”在生活中是必须的随处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动作,但在钢琴训练中却是十分耗费心智的,音阶训练就是儿童学习钢琴的第一道坎。首当其冲就得闯过“枯燥乏味”的心理关,音阶训练从表面看只是几个基本音的重复,但要求每个音弹出力度、均匀、清晰、流畅,就难了、烦了;再弹快,手指便不听使唤了,心里就更烦,一烦就达不到要求,越不合要求又愈烦,美妙的钢琴这时可能就变成魔鬼了。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在于孩子开始练习音阶时,就有了“这还不容易呀!”先入为主的心理,再要求重复,心里就烦了。有些孩子学钢琴时,一般是被钢琴音乐魅力所感染而产生的追求,可在实际的练习中与理想中的美妙的音乐相差甚远,有些孩子向往的是弹乐曲和流行音乐,急于求成的心理便作梗了,这一好高骛远,重复的练习又怎能不烦?还有的孩子缺乏精益求精的良好心理品质,练到他认为基本熟练就罢手了。这不仅是钢琴学习的问题,还是一个提高心理素质的问题,如何攻克?

首先,想方设法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基于儿童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准确,形象的指明练习动作要领时,力求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柏西·布克在《音乐家心理学》一书中谈到“一种把枯燥无味的东西与使之产生共鸣的东西联系起来的方法能让烦闷无聊的东西变得有趣。”孩子在一开始训练是老师要求的被动的,但一旦有了兴趣,就可能转为自发了,不会感到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他们从中发现了乐趣,随之也变得主动了,自然能很快进步。在钢琴音阶教学中,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不失为提高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在给孩子进行钢琴音阶练习中的五指练习时,可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诸如速度的提高,力度的加强与变化,节奏型的改变,奏法的更换或手指触健动作的改变等帮助孩子进行训练。如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就马上更换练法,我也积极参与,用吟唱和击拍来提醒孩子排除烦躁,再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提高孩子手指弹奏的力量,两手对力度不同的控制力,对节奏的感受力,特别是奏法的更换 ( 断奏,连奏,非连奏 ) ,又能使大脑不会总是重复同一形式而不集中,增加孩子的练习新鲜感。

其次,培养细心、专心、耐心的非智力品质。技能技巧的进步取决于是否朝着合乎要求的方向发展 ,它进步的情况要看是否受到经常的正确的训练和引导。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尽管只用了很少的练习时间,却进步飞速;但有些勤奋而盲目地练习四五个小时,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越练越差。造成如此大的反差的原因在于:前者虽然只是短时间练习,但重复的是正确的东西;后者大量的练习,重复的是错误的技术。铃木镇一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告诫儿童“如果你在演奏时出了一次错误,你一定要慢速的,正确的练习这个片段三次以上,因为出了一次错误就意味着你给自己造成一次错误的联系。”大量音乐教育者的研究表明:当儿童由于手指缺乏熟练性不能按照规定的速度驾驭某个片段时,假设他能比所要求慢得多的速度练习这个片段,正确地将它反复练习二三十次,不久,他便能按照规定的速度演奏前天不能演奏的东西了。由此可见,慢速练习是儿童必须使用的正确练习方法。原因很简单,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不甚精确,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得尽善尽美,而进行慢练时,就像将某个技巧的片段在手指上做了解析,手指和大脑便按照形成了的正确习惯演奏出来,坚持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要“慢”,就得和粗心、马虎、不求精细的不良心态作斗争,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故意弹错音或音不均匀,让学生听,听出来了就给点小奖励,以培养学生在“慢”中啃精嚼细。

还有钢琴以外的东西。“功夫在诗外”,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千古箴言。而学钢琴也亟须教师教钢琴以外的东西。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就地取材,思想教育。譬如我有一个学生,好几个教师都被他气跑了,我一教他,他只想弹乐曲,不肯弹音阶,奉承他练,最多练一两遍就罢练了。我看见他桌上有积木,就和他砌积木玩,他很高兴,积木砌成一栋华丽的大厦了,我突然抽走最下面的一块,房子倒塌了,前功尽弃。他发脾气,等他发完,我才引到音阶练习打基础的重要,以后又利用教学空余和他讲些名人苦练基本功的故事,他终于明白道理,接受了我的教法。其二调换角色,先会欣赏。有一个苦练型的学生,她家长都以为是智力障碍,打算放弃了,我在音阶教学中和她角色换位,她当老师我当学生,让她能够听出我弹得好与不好了,再调换过来。其三调研情绪,亲情关怀。有的孩子在学校或家庭中或挨批或受屈或不顺而产生情绪,很有可能通过练琴发泄,教师就要细心疏导、让他倾诉,导其发泄,转移情境,再专心到练习上来。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钢琴教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练习音阶的心得,只盼几点浅薄之见能攻克孩子在钢琴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障碍,闯过音阶练习的心理难关。

 
关键词: 钢琴音阶 心理攻略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