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倪文教育模式:学钢琴不为考级,只为开独奏会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222

学钢琴如果不为考级,还能为了什么?11岁的广州女孩林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开个人独奏会!
  林琳学钢琴才两年四个月,却举办了8场个人独奏会,且每场观众爆满。像林琳那样的钢琴学习者,在广州至少有29个,他们师出同门,均以开演奏会为目标,6年来共举办了70场公益演奏会。这套不为考级,只为开演奏会的与众不同的钢琴教育模式,为广东每年超过5万人次的钢琴考级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11岁女童开高水平独奏会
  本月8日,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11岁的广州女孩子林琳举办了个人第8场公益性的钢琴独奏会。这场1小时的独奏会在具有120个座位的音乐厅举行,厅内座无虚席,两边的过道均站满了听众。现场弹奏的15首曲目全部是中国经典名曲,有家喻户晓的《浏阳河》、《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牧童短笛》和《解放区的天》等。很多成年的听众随着那些熟悉的旋律打起了节拍。独奏会结束后,应邀观摩的广东省音协主席刘长安评价道:这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一直以来,学钢琴就是为了考级,水平高不高,要以过几级来衡量,这似乎成了许多人的思维定势。像林琳那样在舞台上连弹1小时、台下有上百名圈内人士在观摩,是绝大多数学习者从未有过的经历。
  实际上,11岁的林琳学钢琴的时间才两年四个月。她于2009年底师从留法著名钢琴教育家倪文学琴,开始其与众不同的学钢琴路径:不为考级,只为登台演出。两年多以来,林琳在公众场合举办了8场个人演奏会,平均每个季度开一场。每次都有上百名听众,音乐界人士也应邀观摩。其中最经典的一次发生在去年,她不吃不喝不休息、连弹100首肖邦作品,时长5小时。林琳创造了台上1个钟,台下2月功练琴登台时间最短记录。
  新培养模式:练习—舞台演奏—再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林琳本场独奏会一改以往专门弹肖邦和格里格的做法,全部由中国经典曲目组成,展示了其兼顾中西的姿态和水平。由于钢琴训练一般按照西洋练习曲进行,要转到演奏中国作品,具有不小难度,需要对中国作品的旋律逻辑、和声、肢体等相应调整。刘长安认为,本场演奏会在专业演奏的技术上没有问题,而在对中国作品的内涵、风格和韵味的把握上尚需更进一步体会,应该说,这个评价对11岁的演奏者来说,已经不低。
  与其说林琳连开8场演奏会是个个案,不如说它展现出了一种崭新的钢琴教育模式:那就是练习—舞台演奏—再练习。舞台演奏取代了考级,成为学习者的外在驱动力。林琳自拜入师门的第一天起,便被明确告知,学琴是为了开演奏会。她每天坚持练琴4个小时,周末更是长达8个小时。她告诉记者:每次想起要登台面对上百名听众,压力很大,必须要刻苦练琴才能不负众望。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她在公共场合共演奏了整整150首钢琴曲,其数量远非考级者可比。
  6年来广州共计有29名倪门学生
  倡导这套教育模式的,是留学法国13年的著名钢琴教育家倪文。早在旅法时,倪文就已经是法国的音乐学院钢琴系考试评委与国际钢琴比赛评委,1995年首创并成功举行了6届高规格的巴黎中法国际钢琴比赛,并向西方音乐界系统地介绍新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成果。他在法国从事钢琴教学13年,共有35名学生获国际比赛奖项。归国后,专心从事钢琴教育。
  倪文对所有弟子均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准以考级为目标,二是时刻准备开个人专场演奏会。其理念是,不敢开1小时个人独奏会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能让学生开个人独奏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倪文说,现有的钢琴考级安排,只弹三首曲子、12分钟,不足以鉴定一个人的水平高低,更何况,所弹的曲目十年没有变化。在法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学钢琴是为了登舞台演奏。每一位学有所成的钢琴家,肯定是从成百上千场演奏会中脱颖而出的。
  倪文的教育模式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6年来,广州共计29名倪门学生,在公共场合举办了70场演奏会,听众总共超过一万人次。这70场演奏会完全是公益性质,不收门票。按最低门票价80元来计算,仅此一项就让利给社会80万元。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不能为了门票而艺术,应该为了艺术而艺术。
  倪文模式给广东千千万万学钢琴者,指出了一条与从前不同的道路。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