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钢琴调修中的工匠精神与艺术追求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675
当今,学习钢琴调修专业的人越来越多,音乐学院有钢琴调修专业、钢琴厂有钢琴调修辅导课程、相关琴行企业有钢琴调修短期研修班,也有师傅带徒弟的钢琴调修辅导,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在近十几年来,该专业和该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业人员有了量的提升,技术也越来越精湛,相关考核,区域性的、全国性的比赛层出不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钢琴调律师,也赛出了不少精英的钢琴调修能手。然而,我们也依然看到,国内有很大一批半路出家,学艺不精的从业人员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他们用廉价的劳动力每天调着廉价的钢琴,同样能获得满足感,调琴只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扳手是他们谋生的工具。
不管所谓的高级还是初级,对于钢琴调修从业者,我一直在留意行业内对他们的称呼,或者叫“头衔”,有调修工、调律师、技师、技术能手、音乐会技师等,当中调律师和技师还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或一级、二级、三级来分级,这些称号与他们精湛高超的技术、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和通过严苛的考核评定挂钩,在行内具有“相当重要”的说服力。
但即使这样,很多包括香港和国内外的专业人士都认为,国内钢琴调修者即使都有很大的潜能,拥有良好的技术功底,却少有真正的钢琴制造大师。那么何为真正的大师?我想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最近有个热词,工匠精神,它是在社会层面上广泛被以激发或者培育的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理念,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在各行各业都弘扬这种理念的背景下,我想在钢琴调修中也同样如此。技术的潜能是训练的结果,而工匠精神和心灵深处的艺术追求需要潜移默化的升华。当今国内很多钢琴调修者有技术、有经历、有证书,但似乎综合素质和质量都不高。一来缺乏工匠精神,这跟国情有关,很多人把调钢琴只看成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国内相关培训机构或个人基础水平不一,市场现状混乱。这样一来,他们必然会受外界条件规制而左顾右盼,甚至随波逐流。二来缺少艺术追求,当今国内大部分培训机构如工厂、企业或个人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却没有系统的音乐艺术训练。钢琴调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越来越意识形态化。大多数人服从技术真理,却忽略了艺术和谐。当调一台钢琴只是以跑音程度来定价、以计算音准失点为衡量唯一标准;以更换机械零部件的多少或日常维护的周期时长来制定价目表时,钢琴调修也仅仅是一个服务的商品罢了。
弹钢琴的有钢琴家、搞作曲的有作曲家、写文章的有作家、搞理财分析的有银行家,那么钢琴调修同样作为一种创作手段,为什么没有“家”?我想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大部分钢琴调修从业者骨子里都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笔者看来,钢琴调修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个学科、一个服务行为、一个专业和行业,它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一个艺术作品、一种处理钢琴与音乐、钢琴与艺术家之间关系的方法。在每次调试维护整合的过程中,钢琴调修就是一次创作,作者与钢琴在对话、在交流、作者在悉心的照料下让钢琴重新焕发青春,让它发出更悦耳、更美妙的声音,甚至给予了它更持久的生命。它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雅明在《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指出,工业文明时代的复制技术导致艺术作品的“灵韵”与“光晕”的消失。的确,现代艺术与其叫艺术,不如叫技术。因为艺术是异质的,技术是同质的;艺术是个性化的,技术是共性化的;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技术是可复制的;艺术同灵魂的联系是有机的,同技术的联系则是无机的;艺术是美的形式,技术是功利的手段。
钢琴调修中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不管是普通家庭钢琴的日常维护保养,还是一场重要音乐会的钢琴调试工作,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必不可少的,音准的准确与稳定、手感的优良可控性与灵敏度、音色的质感与质量,都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技术要求。如果把这种技术要求看成是硬件要求的话,那么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进而升华,则需要强化软件要求,那就是对音乐艺术更多的了解和研究、对场地如舞台设计和音响效果更多的考虑,以及与演奏者、钢琴家和音乐作品更多沟通与对话的技巧。
普通家庭钢琴的日常维护保养,我愿意聆听钢琴主人对琴提出的种种要求,那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假如没有具体要求,也应该做好“望闻问切”,比如了解一下琴是谁弹?小孩还是成人?平常琴的使用情况?在哪学琴?演奏水平如何?正在弹什么曲子?琴有没有故障?然后以自己的判断给予最佳、最合理的服务方案并有义务和客户解答和灌输一些对钢琴有利的保养维护知识。遇上演奏水平很高的琴者,能够和他们聊聊琴与练琴的故事与经历,音乐作品创作的意图和钢琴本体结构的联系等等,则让您的服务锦上添花。在音乐会或更高级别的调修工作中,这种能力的要求则更需要放大,比如与钢琴家、指挥和其他乐手的沟通,自身对演奏音乐作品曲目的了解,再比如场地空调设备与安放设备的位置,舞台装饰与音响效果的优化等等,做好这些环节将会给您的工作带来加分。当然,有些时候有效的沟通会事与愿违,我们又需要有自己的技术主见。
例如在音乐会现场的钢琴调修服务当中,通常每次都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调音者调琴的具体要求,在合理要求的前提下,我们都应该尽量地配合,但如果不分场合、不考虑具体情况,不管合不合理,只听工作人员告知安排的去做,不通过自己的思考就按部就班,恐怕吃力不讨好,甚至效果适得其反。比如在一次有管弦乐队的大型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现场,钢琴由于种种原因,标准音在音乐会开始前处于低于440Hz几个赫兹的状态,乐团指挥通过工作人员传达了钢琴标准音需要调444Hz的要求。众所周知,乐团中的乐器(主要是管乐器)在“暖身”以后音准会微微偏高,他们通常更愿意把标准音定在442Hz以上,所以444Hz的要求虽然罕见,但也不过分,可是基于特殊情况考虑,即将音乐会需要弹奏的钢琴,在短时间内要把标准音低于440Hz的全琴音律调到444Hz是极其不稳定、不安全而且有风险的做法:一来需要调修者花上更长的工作时间和具有更高超的技术能力;二来尽管做了也不一定有理想的效果,吃力不讨好;三来对钢琴的琴弦与弦轴也是一次较大的磨损,甚至是损害。假如下一场用琴要求调440Hz,再下一场又要求442Hz以上呢?如此频繁的大幅度改动,等于人为地缩短该钢琴弦轴的寿命。因此这个时候需要与乐团指挥进行沟通,在不方便或来不及沟通的情况下,就需要调修者自身的经验和临场的判断来决定作出最好的选择了。
个人认为,此时442Hz是最理想的方案。第一,既满足乐团常规的要求,又避免了因弦轴巨大幅度的改变给音准带来的不稳定,更深远的意义是为下一场音乐会的调音带来了便利,一举多得。这是对专业上的技术要求。第二,钢琴通常如果用于声乐的伴奏,标准音440Hz为合理;如果用于独奏,则440442Hz均允许,大型九呎钢琴以442Hz为佳;如果用于与乐队的协奏,则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或者中国传统民乐的作品比较适合440Hz,古典主义时期以后的作品则适合442Hz以上。更严格地说,不同风格的作品也可以有音高、手感以及音色上的不同处理。这需要调修者拥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这是对专业上的艺术要求。第三,调修者如果掌握一些钢琴演奏的技法与技巧,能站在演奏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揣摸他们的心理状态,再加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则对整个服务过程与结果有更大的帮助。大剧场和音乐厅不同于普通场地,声音的传播更具科学性,大型的音乐会需要更庞大、更张扬的声音声墙效果,钢琴适当地提升音高,采用更夸张的音准曲线,能获得更佳的声音效果。回到刚才的例子,对于444Hz的标准音,指挥要求的也许不是狭义上的严格标准,听清领悟他们的“弦外之音”,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拿捏得好,甚至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
钢琴稳定的音准、灵敏的手感、良好的音色以及一场让演奏者满意的音乐会,需要调修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出众的个人艺术品味。乐器的良好状态是通过调修者长期悉心“照顾”而来的,调修者既要能很好地了解乐器本身的“脾气”,同时也要理解使用该乐器时对音乐作品特殊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调修者并不难,但要成为卓越,钢琴调修中需要提倡工匠精神和艺术追求。让工匠精神涵养自身气质,爱音乐才会爱乐器,每一个生命对音乐的感悟都是与生俱来的,引用美国哲学家桑塔耶那的精辟语录:“音乐不会使你富有,但会使你幸福;她不能拯救你的灵魂,但会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当然弹钢琴的人不一定都是艺术家,喜欢听音乐的人可能也只是一种爱好,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前进的助推器和更深刻的研究,仅仅爱好也是不够的。钢琴调修者与艺术家、与音乐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钢琴只是施予执行这种联系的对象,调钢琴则是与音乐和钢琴家对话的前提手段。在钢琴调修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音乐素养和精神理念追求,喜欢她、触摸她、学习她、精通她,从技术到艺术升华,这何尝不是一个极具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高级体验。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