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音乐家协会一年一度的钢琴考级拉开序幕,近2000人参加1-3级的考试。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尚在幼儿园的小琴童,身着盛装,一脸兴奋地走入考室,考完后笑盈盈的表情更让家长感得欣慰。对此,上海音协副秘书长乔嘉提醒,钢琴始于兴趣,成于毅力,一般孩子练琴三四年,钢琴考级到五、六级时,会出现一个分水岭,仅有一半的学琴者能坚持下来。
昨天一大早,设在上海师范大学的上海音协钢琴考级现场,迎来了数百名琴童和家长,小朋友们在大人的牵引下,蹦蹦跳跳地走向礼堂。小女孩身着可爱的公主蓬蓬裙,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和父母轻松交谈着,更像是去参加一场舞会。
早上8点,家长陆先生带着女儿等候在一级考试外。他告诉记者,女儿就读于本市某音乐特色幼儿园,琴龄2年。谈及为何让孩子学琴,陆先生表示,因为孩子愿意学、感兴趣。他说,这几年,钢琴考级的证书在升学中已起不了太大作用,让孩子学琴纯粹是为了培养一种爱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4名前来参加考试的小琴童,在被问及为何学琴时,得到的答案都是感兴趣。一名4岁小女生告诉记者,弹起钢琴,听到叮叮咚咚的琴声,觉得很好听。而记者在考级的出口处看到,走出考室的琴童大多笑脸盈盈,看不到紧张表情。
今年,上海音协的钢琴考级总人数为17000多人,考生多数集中在4级到8级之间。过两天考五、六级,你再来看的话,就会看到一些琴童不情愿、应付的表情了。上海音协副秘书长乔嘉说,近年来,随着钢琴考级证书与升学脱钩,功利性的琴童家长确实大为减少,加上钢琴这个乐器本身的属性,孩子在入门时比较容易产生兴趣。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练琴虽然应该始于兴趣,却不能单单全凭兴趣。练到第三四年时,大约在钢琴考级到五、六级,会有一个分水岭。随着兴趣的消散,曲子难度增大,进入小学课业压力加大,琴童通常会出现一个练琴的厌恶期,此时,练琴就会由兴趣转化为任务,而只有克服这个阶段,将兴趣和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琴的另一个新境界。经过乔嘉多年的观察,一般能坚持下去的学琴者,仅仅只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