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文化PK噪声文化,这块挂在大东区善邻路94-1号楼前的自制牌匾背后,是一段解了五年也没解开的结儿。
因忍受不了一楼的噪音,二楼老人选择用铁锤砸地板、电钻钻地板的方式回敬楼下,最后到农村租房子住了半年。
而楼下居民也满腹委屈:花高价买下门市房就为了办文化培训班,各项手续齐全,墙壁都安了隔音板,还试图登门拜访,实在不知道还能怎么做。
二楼住户:铁锤砸地、电钻钻孔制造噪音回敬楼下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大东区善邻路94-1号楼,该楼住户王大爷家阳台上那张黄色背景绿色字样的牌匾格外显眼――铁锤文化PK噪声文化。
今年73岁的王大爷说,牌子上的字是想让大家知道楼下的噪音有多扰民,我去农村租房子住了半年,十一月初天冷了才回来。王大爷说,这栋房子是8年前自己买的养老房,现在一个人住,就想图个清静。但5年前,楼下办起了培训班,所有的清静戛然而止。
一会小提琴,呲呲啦啦的,一会古筝,咣咣的,一会又钢琴,噔噔的……早晨9点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就别想得安宁了,想睡个午觉都不得安生。王大爷边叹气边说。
记者在王大爷家待了约半小时,期间并未听到噪音,王大爷说这是赶巧了。
没有噪音我能说有嘛……说着,王大爷转身拿起一把锤子,一边比画一边说:噪音大的时候,我没办法就砸地板,我也制造点噪音。
王大爷手上抡的是一把橡胶锤子,王大爷说,自己还用过铁锤子砸的方式来回敬楼下邻居,并且还特意买了个电钻,在卧室里钻了3个洞,专门用来制造噪声。
而同在二楼的另一位住户表示,家里并不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王大爷说因为楼下的培训班教室正对着自己的卧室,因此自己是惟一的受害者。
一楼培训班:安隔音板、登门拜访,还要给换房子
记者在一楼文化培训班的经营简介上看到,培训范围包括乐器、声乐、舞蹈、表演等。
说起噪音的事儿,培训班承办人蔡女士的父亲向记者吐露了满腹苦水。
开始楼上反映有噪声,咱就安了隔音板;安完隔音板,楼上还说有噪声,我说那我把你房子买下吧,楼上还不卖;后来我说那咱换房子吧,他家儿子在长客总站附近,我女儿的婚房在剑苑小区,就隔一条街,我们房子小我还可以补差价,但楼上的还是不同意!你说,咱们还能怎么办?
当初花高价买下门市房就是为了做生意,现在各项手续都齐全,我也没违法,也没不讲道理。蔡先生说自己过年时还曾买了水果,带了200块钱登门拜访楼上的王大爷,但被拒之门外。
从屋里走出来的蔡女士说,自己办培训班都是一对一教学,即便是周末培训高峰,一天也只有五六个学生,并且声音较大的打击乐和管弦乐都不在培训范围内。
咱不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没有规定说门市房不能用来办培训班,遇上这种事儿,我们也希望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蔡女士的母亲在一旁说。
各方观点
律师:证明噪声超标,法律才会做出制裁
富强社区杜书记告诉记者,二楼住户曾经多次反映噪声扰民,社区因为这事儿曾经多次进行调解,后来一楼住户安了隔音板,可二楼住户家说还是能听到噪音,只能尽量让双方坐下来沟通。
辽宁诚铭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大军表示,只要一楼商户各项手续齐全就属于合法经营,这种情况下,只有请环保部门做噪音测试,给出权威数字证明楼下的确噪音超标,法律才会做出相应制裁。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馈给12369环保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将有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情况。
社会学者:应给老人更多尊重、关怀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张思宁介绍,从法律角度来说,一楼居民的确没违法,但是从情理方面来说,一楼居民可以做得更好。
不管怎么说,老人认为噪音的确影响到生活,一楼住户应该给老人更多的尊重、关怀,也许会被拒绝,但是应该尽量表现出诚恳,没有人是不会被感化的。
张思宁说,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这种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问题,只能靠自身的道德约束,如果能诚恳的沟通解决问题,那大家都会更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