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我不想弹琴了。
这怎么行?练了这么多,全都为今天!
上午10点,上音附中校园内,一名5岁左右的小女孩嘟着小嘴,被妈妈拉着,踱向钢琴考级考场。昨天,不少琴童就这样在家长的叮咛中,迎来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春季钢琴业余考级。
这是今年申城首场钢琴考级。早上8点不到,岳阳路就开始堵车,私车、出租车将小马路挤得水泄不通,有心焦的家长甚至打三轮车送考,只为考试不迟到。这样的拥堵,用学校执勤门卫和岳阳路协管员的话来说,从昨起要持续三天,每天至少持续8小时,直到本次钢琴考级完全结束。
已经与升学脱钩的钢琴考级为何依然热?家长从最初的陶冶情操,到被裹挟参加应试,美好的出发点是怎样一步步变味?老师为何总在游说考级?其中的利益链条究竟如何?晨报记者连日来就此展开调查。
[琴童众生相]
孩子一见琴谱就哭
你喜欢弹钢琴吗?昨日考级现场,记者问一个男孩子。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不喜欢。哎!这不对。一旁的家长制止孩子往下说。
一边是考级热,一边却是孩子对钢琴的厌恶。按级别报名人数的递减,可以计算出每考级一次,就会让放弃学琴的风险增加15%。这是记者从现场拿到的一份练琴产品的广告宣传中看到的数据。其实我一开始没想让他考的,但是身边的人都在考,我们也只能考了。家长张先生的儿子昨天考钢琴三级,在最近备考的三个月,孩子一看到琴谱就放声大哭。每天练1小时,每首曲子练10次,雷打不动。一个月前,到了练琴时间,一家人如临大敌。不过,有一段时间,儿子实在不愿意练,好说歹说没用,只能打。以至于一看到琴谱,儿子就大哭不止,昨天在考场上,张先生都有一种琴声伴哭声的幻听。
张先生说,孩子学琴一年多,一开始还比较感兴趣,但是一个月以后就全靠家长督促了。为了让孩子学琴,一家人付出了很多,自己还专门在外面报了班,和孩子一起同步学琴,节假日别人一家出去玩,自己和家人却要轮流带孩子去学琴,每天要把琴练了,才允许孩子做其他事情。因为每周到老师那里,都要先回课,是把上周学的曲子弹一遍,如果无法过关,新的课程就无法继续,环环相扣,这一根弦怎么都不能松。
在严厉斥责之下,张先生内心并非没有纠结,真不知道人家孩子学了十几年琴,靠什么坚持下来?
等有了钱买十架琴扔下楼
一架黑色钢琴寂寞地立在周爽家的角落里,却已有一年多听不到琴声飘出。周爽在女儿学琴三年后,终于答应孩子不学了。学琴时,我和女儿的关系很差,特别是每次要考级了,一练琴我就要跟她吵架,又是打又是骂。后来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状态,她放弃了,女儿笑逐颜开,答应妈妈,以后一定好好学习,赚了钱来赔妈妈买钢琴的钱。
真正触动周爽,放弃逼女儿学琴的,还是朋友家孩子的一句话,朋友的儿子有一天说:等我以后有了钱,就买十架钢琴,一架一架从楼上扔下去。
这句话像针一样扎进了周爽的心里,女儿虽然没有说这样的话,但我觉得她对学琴也是一样的厌恶,与其互相折磨,不如一起解脱。不学琴以后,女儿久未放晴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六龄童考前失眠
目送读大班的6岁女儿走进考级现场,全职太太邓女士难掩一脸焦虑。她昨天晚上一直说睡不着,到1点多才睡下,今天精神状态不太好,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最近一周,邓女士发现,女儿弹着弹着经常出错,而且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音符。可能是想到考试,有些紧张。邓女士在过去的这个周末给女儿放了假,没想到考前女儿还是失眠了。
[应考这些事]
首场考试直接跳三级
昨天是今年考级的首日,来的孩子多数考中低级别,不少是中班、大班的幼儿园孩子。
家长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这是6岁女儿人生中的第一场考试。学了一年,老师说按照她的水平,不用过一、二级,直接考三级。在邓女士的威逼利诱下,女儿终于把几首考试曲目练得滚瓜烂熟。
最近几个月,女儿每天练琴超过三个小时,学校放假后更是全身心扑在钢琴上。有时候她也会觉得烦,说不想弹了,但眼看着就要考试了,不练哪成?我只能又哄又骗,有时候急了也骂。
除了首次考跳级,当中考跳级的也不在少数。一位家长介绍说,他家的小朋友考完五级,直接就奔八级。
背琴键位置 考完不识谱
跳着考学生会不会跟不上?答案是,只要专攻考级曲,就没问题。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在上初中前拿到10级证书,连蹦带跳考级的不在少数。
这样做的恶果是,有的孩子三个月只弹考级曲,考完级连谱都不认识了。
上海某幼儿园教钢琴的胡老师说,钢琴考级一般提前三个月备战,这段时间内,琴童在常规学习之外,把考试曲目练熟。有老师为了提高升级率,只让学生弹这几首考试的曲子,并要求最后到达不看谱的境界。在这样高度机械化的练习中,琴童往往只要根据记忆,把要弹奏的琴键位置背下来。
同时,有的老师最后三个月也不再教新课,只让学生练习这几首考级曲,长时间不看琴谱,学生考完级后,熟知如何弹奏考级曲,却已经不识五线谱。
记者昨天在考级现场采访发现,确实有不少琴童在考前三个月,被老师和家长要求只弹考试曲目。家长宋女士不无自豪地说,女儿纯练三首考试曲目已经三个月,现在不看谱都能弹下来,考过应该没问题。对其中存在的不识谱的风险,宋女士浑然不觉。
模拟考有门道
昨天是张女士的儿子豪豪学钢琴后,第一次参加考级。不过,就在前两周,在钢琴老师的组织下,豪豪和其他二十几个小朋友一起,参加了两次模拟考。
在模拟考现场,钢琴老师化身为考官,把小朋友们按照级别分好组,依次上去弹琴,弹完后挨个点评,指出薄弱之处。有小朋友平时弹得很好的,一上去就紧张,弹错了。老师一直强调,一定要参加模拟考,特别是第一次考级的孩子,适应考试氛围很重要。
为了琴童顺利过关,有的钢琴老师还煞费苦心,为学生免费代办报名。老师把门下的学生资料都收集好,统一报名,这样准考证上的顺序就是紧挨着。老师说,这样安排,考级时小朋友前后都认识,不容易紧张。
[考级背后]
一准备考级学费立马涨保证通过率成考官潜规则
本来我们不打算考级的。这样的话,在昨天考场外的家长中被屡屡提及,而最后决定考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游说。
那么,老师为何热衷让学生去考级?其中是否有利益驱动?记者就此做了调查。
老师用升学有用论忽悠
其实本来没打算考级。读大班的儿子走进钢琴二级考场,家长刘韵(化名)忽然觉得让孩子考级有违初衷。
刘韵让孩子学琴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学琴来锻炼他的专注力,同时也陶冶情操。然而,学琴半年后,老师开始游说刘韵,让孩子准备考级。老师还在考级上加了升学筹码,有个小朋友,因为钢琴过了二级,升小学时被上海某重点小学看中了。刘韵心一动,让孩子走上考级之路。
事实是,学琴带动升学的优惠,在上海已然难觅。上世纪90年代初,钢琴考级曾被烙上升学印记,当时钢琴考到一定级数可以在各级升学中加分,或者在同等条件中有相对优势。但是,几年以后,有关部门就取消了钢琴高级别证书的升学加分政策,同时,由于近几年钢琴考级的普及,十级琴童已不稀罕,仅靠一纸钢琴考级证书,很难得到学校青睐。
记者了解到,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老师游说,从起初的不考级,变成考级一族。
学费、考试报名费逐级涨
一准备考级,学琴费用马上上涨,尽管,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生还是那个学生。
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一开始学琴时,平时学费是半小时80元,后来在老师劝说下准备考二级,备考学费一下子就涨到了110元。考三级时,学费又上涨到130元。一考级就涨价,王先生猜测,是老师热衷劝说学生考级的利益驱动。
琴校也基本按照考试级别收费。知音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沪上某分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老师不同,但都按学员的考试级别收费。其中两级的学费是45分钟120元,四级135元,五级150块,以此类推。
一位钢琴老师告诉记者,考级级别越高,教学难度越大,对老师要求也越高,收费也越高。这位老师还表示,升级涨学费是为了防止跳级考试,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连跳几级,如果定价逐级升高,家长可能会舍不得钱,不会一下子跳那么高。
而考试报名费也随着考级级别上涨,一级到十级,今年考试费用为80元到190元不等。因此,保持一定的通过率,让更多考生进入到更高级别的考试中,成为一些考官的潜规则。有的小朋友有的曲子后面部分还没弹熟。不过考官只听了开头,后面就没让弹下去。通过考试问题不大。
无定价标准 师资良莠不齐
记者昨天咨询了沪上多家音乐培训机构,价钱相对一致,如二级的费用多在45分钟120元左右。
还有不少家长选择私教。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私教学费从每半小时50元到300元不等,其中还不包括临考级前请大师点拨的费用,动辄上千。之前一个老师是每半小时100元的,后来升级了,换了一个音乐学院的退休老师,涨到了150元。家长陈女士表示,目前为止,自己并未发现两位老师的水平有何区别。
一位钢琴私教坦言,学费基本是老师自行定价。一般是根据老师的毕业院校、职称、口碑、所在区域等因素有所不同……但没有标准价格。
不仅学琴没有统一的价目表,由于缺乏相应的准入资格机制,钢琴老师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有的家长陪了几年琴,也开始招生。
一位钢琴考级考官告诉记者,自己亲眼看到一些很有天赋的孩子,却缺少基本的乐理、指法训练,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期,让老师给教坏了,可惜。
[记者手记]
走得远了,别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为什么让孩子学琴?
被问及此,几位考场外的家长没立刻给出答案。一位妈妈说,一开始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幼时没机会学音乐,现在条件好了,想让孩子早点接受熏陶,从中找寻快乐。但在琴声伴哭声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慢慢被消磨,只剩下机械的催逼。一到时间就考级,也成了一种不假思索的反应。
采访中,上音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音乐教育专家赵增茂向我讲述了三十几年前发生在上音的一个故事:芬兰一位著名生物学家来上海访问时提出要到上音参观,大家都很惊讶,后来才知道这位科学家也是位长笛演奏家,在家里、办公室、车里各备一套长笛,一想到就吹奏。这位生物学家对音乐的一段评价令赵增茂印象深刻:音乐丰富了我的想象力,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科学和生活,我解不开问题时,可以在音乐中得到疏解。
昨天,当我把这个故事转述给一些琴童父母,很多人眼睛都亮了。
走得远了,别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也许,在陪孩子学琴的路上走得久了,是该回头找找初衷了。莫让学琴这件事,最终烧了金钱,烧了时间,更烧毁了孩子的兴趣,烧坏了家庭的亲情。
[专家解惑]
如何看待考级?
只是展示平台 莫设进度表
和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一年办一次不同,上海音乐学院一年办两次钢琴考级,春、夏各一次。
作为上音钢琴考级负责人,上音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音乐教育专家赵增茂对此解释说,每年多一次考试,其实是提供补缺便利,夏天没来得及报名的,来年春天可以有机会再补上。
但是,不少琴童和家长却把多出来的这次补缺机会当成了钢琴考试升级的快通道,半年跳一级甚至多级。
对此,赵增茂并不支持。考级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孩子展现和检验自己的一个平台,让他们在成就感中增加兴趣,千万不能强求,更不能设定僵硬的进度表,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学习能力都不同。
如何选老师?
先试教 孩子喜欢最重要
选择一个好的老师,对琴童至关重要。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段莹已有10余年钢琴教龄,她建议,选钢琴老师可以首先向其他家长打听,一般口碑好的老师,教学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带孩子去试一试,因为别人家孩子适合的,自己的孩子未必适合,在试教过程中,要看老师是否认真负责,家长自己和老师的沟通是否顺畅,但最关键的还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老师本人,只有孩子不排斥了,才能学得进去。
如何练琴?
每天10分钟 家长心态要摆平
相比看琴就大哭、想扔钢琴的孩子,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赵先生的儿子对钢琴的兴趣却依然浓厚。
赵先生6岁的儿子学琴近两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生谱(以前没弹过的曲子)就能熟练地弹出来。身边的朋友都来向他请教诀窍,赵先生说,其实就是让孩子快乐学琴。
很多琴童每天练琴少则30分钟,多则数小时,但是赵先生让儿子每天只练10分钟,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把他们长时间地摁在钢琴前,效果不会好,反而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赵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孩子学琴累,关键在于家长的心态没有摆平,不自觉地焦虑。
没有为孩子请学费高昂的大师,赵先生只是找了一个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教琴,空了带孩子去听听演奏会,玩玩韵律和节奏。我现在不急着让孩子考级,先培养他的兴趣,如果他不想考,也不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