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上海“执着教授”为外来务工者的孩子们义务教钢琴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69

据《新闻晨报》报道,周晶晶走上演奏台,双手在黑白琴键上飞舞跳跃,娴熟地弹奏起了《军队进行曲》,炎热中瞬间升腾起一股奇妙的振奋之感,她来自上海奉贤区金汇学校,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年之前,和学校里大多数孩子一样,她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钢琴。

  周凌虓昨天和周晶晶一起同台演奏。昨天一大早,他和几名孩子从上海市区赶到奉贤,和金汇学校钢琴班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些学生原本素不相识,是上海教育新闻网和《上海中学生报》发起的中国好作业活动,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上海求真中学初二学生周凌虓这些天一直忙着在家练习《步步高》、《军队进行曲》等钢琴曲目,他将与奉贤金汇学校钢琴班的小伙伴们联合举行一场音乐会。

  上午10点,演出正式开始,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冼星海的《保卫黄河》……学生们的双手在琴键上飞舞,敲出雄浑的乐曲。八手联弹、四手联弹、钢琴串烧……台下掌声雷动。

  周凌虓告诉记者,从网上看到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弹钢琴这道中国好作业题目后,已考出钢琴10级的男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周凌虓马上要读初三,但他的妈妈对儿子报名参加这道中国好作业非常支持。想与金汇学校的同学弹钢琴的不止周凌虓一个。崇明路小学的刘婧怡、协和双语学校的徐珺琢、华东政法大学的苏珂、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朱思佳等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报了名。

  教授为好作业出题

  这道作业的布置者是张黎明教授,53岁的留美音乐博士。

  在金汇学校的1700多名学生中,有1400多名是外来务工者子女。2012年年初,金汇学校校长洪玉龙做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无意中提及:如果我的学生也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那该多好。这番话犹如爱心集结令,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很快决定将50台钢琴无偿提供给金汇学校使用,并在学校设立钢琴班和调音班。

  整整一年多,不管刮风下雨,每周一下午,执着的张黎明总会从市区赶到奉贤,为学生们义务授课,往返6个小时。虽然没有报酬,甚至在乘车途中还被偷了两部手机,但张黎明从无怨言,只要孩子们喜爱钢琴课,这些算不了什么。

  与金汇学校的孩子们交流得越深,张黎明就越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渴望。陈非凡,随来沪打工的父母来到金汇,男孩很有悟性,一教就会。品学兼优的周晶晶的父母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虽然买不起钢琴,但父母还是攒钱给她买了一台电子琴,这让周晶晶惊喜异常,我每天弹两小时,都不会觉得累。

  金汇学校初三学生潘磊是一个腼腆的农村男孩。自从上了张教授的钢琴课,他就着了迷。即便是在休假日,只要有时间,潘磊就会骑车来学校练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昨天的表演结束后,潘磊面对一群围上来的记者表情有些紧张,但还是有问必答。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迎来了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从不识五线谱到可以弹奏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更重要的是,他整个人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我都不敢大声跟别人说话,弹钢琴让我变得自信了,而且也更开心了。暑假过后,潘磊就要升中专了,本来担心没法再弹琴,他急得都快要哭了。学校告诉他,琴房将继续向毕业后的同学敞开,张黎明也愿意继续指导他弹琴,他才破涕为笑。

  学生的学琴热情超乎想象

  很多孩子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现在他们爱来学校了;有的孩子原来很胆小,现在他们变得自信开朗了。洪玉龙感叹,学生的练琴热情,超乎想象。在这里,钢琴回归了它的本质,带给人心灵上的宁静和愉悦。昨天,站在台下看着琴凳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愉悦,从事钢琴教育30余年的张黎明却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个现实是,上海号称有数十万琴童,每年的考级十分火爆。但是,很多孩子对学琴却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大多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学琴。张黎明在思考:如果弹琴只是为了获取一张证书,那就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对此,周凌虓同样深有感触。2011年,我考出了钢琴十级。老实说,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体会到学琴的快乐。今天,我认识了那么多家境贫困却真心爱弹钢琴的同学们,他们的‘追梦’和‘坚持值得我学习。

  金汇学校的陈非凡则说,他一直牢记着张黎明教授的一句话:钢琴如生活,是一首永远弹不完的小曲,我们得认真、严肃对待每一个音符,用心感受琴声,用心感悟人生。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