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肯纳齐、爱丽丝·纱良·奥特、尼尔森·弗莱尔都曾经或即将受邀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如今,能让听众一饱耳福的国际音乐大师越来越多了。然而“大师”一词也会因为太过普遍,而变得廉价。在某些城市,有着“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会轻易被戴上大师的帽子,且多半是忽悠人的。现在的社会,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选择资源是丰富的,但如何去判别真大师、假大师却成了疑问。所以整个乐坛,乃至全国的剧院、音乐厅都需要更多的“干货”。
何为“干货”?不光只是大师云集,而且是要在一定品牌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这份信任需要长期的坚持,让人们一视“招牌”,便可大胆去欣赏。国家大剧院近年来推出的“国际钢琴系列”已成为了国内钢琴音乐会中的一盏明灯,每年受邀的都是当今琴坛的瑰宝级大师。
国际钢琴系列起航于2010年,回顾这四年里那些响当当的名字:席夫、普莱亚、德穆斯、傅聪、格拉夫曼、阿什肯纳齐、波利尼等。当然也有像陈萨、爱丽丝·纱良·奥特,以及2015年马上要登场的王羽佳、巴萨什维利、雅克拉科娃那样年轻有为的钢琴家参与进来。而“独奏会”也是此系列中“干货”的体现。过去的四年中,国际钢琴系列已经为听众带来了五十余场精彩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其实钢琴爱好者更喜欢听到的是独奏音乐会,并非协奏曲。协奏曲通常是整场音乐会的一部分,而独奏会可以更全面、细致地去欣赏。
2015年的节目单一如既往令人期待,继续打造一个“中国制造”的钢琴百科全书,且分为魅力学派、一代宗师、经典诠释、独步天下、天生赢家这几个板块。受邀的大师包括了莱昂斯卡娅、汉弗里格、阿什肯纳齐父子、白建宇、尼尔森·弗莱尔、霍夫、普莱特涅夫等,各个堪称当今琴坛数一数二的人物。
其中有两位,我想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期待许久的。首先是普莱特涅夫,多年来在指挥界叱咤风云,去年突然又找回了自己钢琴家的身份,陆续开了好几场独奏音乐会。这让“普粉”们倍感幸福,因为他在钢琴上的造诣完全没有退步,而且对音乐的诠释有了更多全新的定义,他将在今年10月献演北京,怎能错过!
其次则是巴西钢琴家尼尔森·弗莱尔,他前不久刚在上海完成了中国首秀。相信国内的乐迷也同样是通过唱片认识到弗莱尔的不平凡。那么9月份,他将会有一整场的独奏会,这当然是一件令人疯狂的事情,相信在其他城市的乐迷,也会蜂拥至北京欣赏。
当然,今年国家大剧院的国际钢琴系列不只有这两个人,霍夫的“钢琴绝学”、莱昂斯卡娅的“俄派精髓”、阿什父子的“双钢火花”、白建宇的“奇迹再现”都将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么多的钢琴大师汇集北京开独奏音乐会,且坚持了近五年。如此之壮观,前所未有,这会让多少乐迷欲罢不能?这样的钢琴盛宴能不懈坚持吗?先把问题抛在一边,借此良机,深度欣赏他们所创造的钢琴神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