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钢琴大师皮特·塞尔金的专场独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众所周知,皮特·塞尔金出身显赫的音乐家庭。其外祖父是传奇小提琴家、作曲家阿道夫·布施,其父是20世纪钢琴大师鲁道夫·塞尔金。他还先后师从卢维西、奥斯特、穆瓦斯和施纳贝尔等知名音乐家,可谓出身名门,且博采众长。
皮特·塞尔金当晚总共带来3首作品。上半场首先以一曲武满徹的《远方》开场,这曲《远方》是武满徹1973年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目前这部作品最权威的唱片录音可能就要数皮特·塞尔金在美国RCA公司的演奏录音了。在此之前,皮特·塞尔金加盟日本斋藤纪念音乐节,就曾与小泽征尔音乐孰演奏武满徹的另一首作品《悲歌》,给北京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晚皮特·塞尔金最主打的还要算他最拿手的贝多芬作品。身为上世纪两大贝多芬权威——鲁道夫?塞尔金和施纳贝尔的衣钵传承者,皮特·塞尔金也堪称当今演绎贝多芬的一大权威。上半场的贝多芬降A大调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前段时间刚刚由光临国家大剧院的钢琴大师席夫演绎过,相比席夫的严谨厚重,皮特·塞尔金这次的演绎充满华丽精致的质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下半场的曲目更彰显了皮特·塞尔金对贝多芬作品的游刃有余。他选择了贝多芬最难啃的硬骨头——C大调第三十三号迪亚贝利变奏曲献给北京观众。这部篇幅庞大,由1个主题及其33段变奏组成的作品,堪称是钢琴变奏曲中的极品。当晚,皮特·塞尔金以其非凡的指尖功力,将这部鲜有人敢挑战、充满千变万化的作品展现地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让观众们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创作故事:1819年,出版商安东·迪亚贝利几乎结集了当时所有最为著名的51位作曲家,包括舒伯特、车尔尼、胡梅尔等,请求他们每个人为之写一个变奏。据说贝多芬兴致大发,最后居然为这个圆舞曲写了33个变奏,以至于贝多芬的部分单独结集成该变奏曲集的第一卷,而另外50位作曲家的变奏则共同组成第二卷。人们普遍认为,该作品达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所特有的高超境界。指挥家彪罗甚至称此作品是贝多芬作曲艺术之缩影。
巧合的是,演出的前一天正是这首改编作品的召集人安东·迪亚贝利诞辰230周年。皮特·塞尔金当天现场演奏这部艰深、庞大的作品,似乎也成为纪念这位因一部乐曲而留名后世的乐谱商人的最好方式。
至此,国家大剧院2011国际钢琴系列已经进行过半,之后还有安吉拉·休伊特、塔马斯·瓦萨里、穆雷·佩莱希亚、皮埃尔·劳伦·艾玛德等数位国际钢琴权威还将陆续走进大剧院,共同加入到国家大剧院2011国际钢琴系列的行列中,共同为观众展现钢琴艺术界最经典的作品、最权威的演奏家、最美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