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钢琴调律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古典有浪漫纠结显呐喊

发布日期:2023-09-02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7

  舒曼曾经把门德尔松D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称为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三重奏。这部作品虽然缺乏贝多芬那种真正令人开阔眼界的深刻性,也没有不可言传的神秘性,但这部作品汇聚了门德尔松对古典主义的深刻领悟。音乐中渗透着清晰的明澈性,极具平衡感,突出了一种理智与文雅的趣味,结构保持得有条不紊。

  作为刚成立两年的北京三重奏,陈萨、宁峰、杨锰选择这首作品作为演出的上半场曲目确实是煞费苦心。极富浪漫气质的几位演奏家在诠释这部非常古典的三重奏时,采用了更多直觉演绎方式。陈萨的琴声充满了感性情怀,飘逸洒脱;宁峰却用一种偏古典的冷静去吟唱,去思索;杨锰的琴声犹如一位稳重的长者,深沉中充满了关怀。三位演奏家手下的门德尔松俨然更偏向于浪漫主义风格,充满了雄伟悲壮的情绪,也兼有多愁善感的幽暗色彩。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厚厚眼镜片后那双深邃忧伤的眼睛。他的一生总让人联想到悲剧与动荡,其作品中那种永远令人窒息的纠结仿佛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一个疑问。

  作于二战尾声阶段的E小调第二钢琴三重奏,是一部充满了忧郁色彩的作品,一部好像要把所有灾难都集于一身,仿佛是在叹息人类命运的哀歌。音乐令人感觉灾祸压抑人心到了几乎崩溃的边沿,生与死、善与恶、人与命运的问题相互交织,相互纠缠,令人产生强烈的不安与绝望,但到了最后作曲家又会用他的机智完成挣脱的呐喊。北京三重奏的三位演奏家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更加到位,他们用自身的体会浇铸音乐品格,与听众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他们与肖斯塔科维奇这首三重奏对话时,始终保持了自我,也可以说是回归自我。他们用自己的同情心讲述了肖斯塔科维奇想要阐述的那种真正的时代良心。

  巴金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北京三重奏的艺术家们则把心交给了听众。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