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钢琴调律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纽约大师与鞠小夫上演指尖上的钢琴

发布日期:2023-09-02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39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今晚四个人,就有两位老师,对不对?昨晚,指尖下的对话双钢琴音乐会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美国钢琴大师帕芙丽娜以她喜欢的孔子作为开场白。四人行,即国际顶级钢琴大师、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帕芙丽娜·朵科夫斯卡教授、利亚弗拉基米尔·瓦雷维齐博士及华裔青年钢琴家张浩天和南京本土琴童鞠小夫。昨晚,他们八只手在两架钢琴上进行了一场美妙的音乐对话,南京观众被首次走进本土音乐厅的双钢琴演奏所折服,南京美好的九月,从精彩的琴键开始了。

  可能有的观众对双钢琴还有点陌生,其实在巴赫年代就有这种表演形式了,那时还不止两架钢琴,甚至三架、四架、五架……大家注意,两个人在两台钢琴上同时演奏,不是在比赛谁更吵更快,而是在玩音乐表达音乐,利亚弗拉基米尔在演出开始前向南京观众简单介绍了双钢琴。整场演出帕芙丽娜和利亚弗拉基米尔两位来自美国的西方钢琴家合作演奏了五首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肖邦《C大调回旋曲,Op.Posth》,组曲《丑角》、肖斯塔科维奇《A小调小协奏曲,Op. 94》和格什温《波吉与贝丝幻想曲》。两人在演奏每一首作品前还会简单讲解和点评,这首是莫扎特18世纪创作的D大调奏鸣曲,D调比较欢快,莫扎特所有D调作品都非常开心、美好、刚才那首是莫扎特唯一的一首双钢琴作品,下面这首是肖邦的曲子,这也是肖邦创作的唯一一首双钢琴乐曲……帕芙丽娜出色的技巧、对音乐的深入理解、丰富的乐思名不虚传,尤其是其优雅的气质和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征服了南京观众。而利亚弗拉基米尔严谨流畅、质感丰厚的细腻演奏也魅力四射。

  两位南京高手演绎《京韵》《茉莉花》

  昨晚的演出由乐博公司主办、新天地演艺中心承办。除了两位来自美国的钢琴家,昨晚南京舞台上另两位高手也难掩其光芒。其中19岁的华裔青年钢琴家张浩天出生在南京,昨晚他不仅演奏,还担任了两位美国钢琴家的现场翻译。在五首西方作品之后,下半场张浩天与南京本土琴童鞠小夫演奏了中国作品《京韵》,该作品是以京剧中固定曲牌为基本材料创作,整首作品也是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支声复调手法构架其主要织体,两个人的演奏既流畅又含蓄,浓浓的民族风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张浩天7岁时全家移民,所以他可以流利说中文,但不会写汉字,不过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南京,昨晚返场阶段他又临场加奏了一首《茉莉花》。现场的另一亮点来自12岁的南京本土琴童鞠小夫,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华人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重大演出和比赛中有出色表现的他昨天受邀与大师同台演奏,尽管年纪不大但已见过不少大阵仗的鞠小夫行云流水又淡定自若的表演已颇具风范,他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用热烈掌声所表达出的惊叹。其实在今年年初参加美国华人春晚期间,鞠小夫就曾在帕芙丽娜大师家里得到过亲手指点,昨天下午在排练现场帕芙丽娜连连赞道:他的音乐感觉要远超过他的年龄,这次他的音乐演绎又比半年前进步很多,我非常开心。

  南京观众惊叹疯狂的手指好疯狂

  两个人、两架琴,但双钢琴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现场四个人的表演极好地诠释了这种演奏方式最大的难度:在技巧的基础上,双方更注重配合、理解与妥协,演奏家要互相感应到对方的节奏与气息,完成默契和完美的呼应。整场演出的最后一首曲目是四个人在两台钢琴上共同演奏一曲《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音乐本身热情奔放节奏性强,而四个人的表演更是让观众热血沸腾、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的结尾让观众意犹未尽,在一再的掌声后,四人返场,最后一支返场曲更是选择了同样热烈的《疯狂的手指》,八只手在黑白琴键上翻飞,快得让观众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够用了,大家不禁赞叹:果然是疯狂的手指,好疯狂!太精彩了,在演出结束后,两位美国钢琴大师带来的少量CD也被观众迅速抢购一空。昨晚的观众席中不仅有南京的乐迷,记者还看到了不少外国观众前来观赏,其中还有一位很特别的观众,他是真正只用耳朵在听,因为这是一位盲人琴童。原来张浩天8月23日赶赴合肥参加一场为留守儿童举办的义演音乐会,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安徽的盲人琴童,昨天的演出他也把这位琴童请到了南京,演出前帕芙丽娜听说了这个消息还坚持要见一见这位琴童,并当面鼓励他坚持在音乐之路上前行。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