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昆明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在傅聪先生回昆明举办演奏会整整十年之后,我又一次有幸聆听了傅聪先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傅聪走上舞台,停在大剧院雅马哈钢琴边,鞠躬,坐下,演奏大师的气质风度,琴声缓缓地在音乐厅中荡漾开来……《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E大调作品206,531,259,260,213,443》《贝多芬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田园]D大调作品28号》《李斯特第1、2、3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以及舒伯特的《b小调匈牙利旋律》《G大调慢板》《三首钢琴即兴曲作品946号》(分别是降e小调、降E大调)。
傅聪的演奏状态好得惊人,音乐更加孤傲,纯净,当我在音乐厅二楼正中的位子对着傅老爷子,闭上眼睛,即使看不见他的双手、看不见他的表情,我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他的呼吸,感受到他通过指尖赋予音乐的呼吸,冰冷的钢琴在他的手下温暖起来。而尤为让人感叹的一点,便是无论他演奏什么,总能让人觉得这就是这些乐曲本来应有的样子,无论是唱片里的海顿,还是唱片里的德彪西,还是十年前的舒伯特,抑或是今晚的肖邦……傅聪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远不会重现的、只属于他的奇迹,那些每一张都令人赞叹的唱片,那些每一场都令人感动、潸然泪下的音乐会,那些每一段都令人珍视的各色回忆。在这个盛行包装、炫耀技巧胜过追求精神境界和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钢琴家远多于音乐家的时代,在这个已经越来越缺少肖邦诗一般的语言和快餐文化世界里,傅聪,依然是保持着一种平常心,对艺术对观众依然是一丝不苟,用心灵用灵魂去演绎着音乐。
在整场音乐会中,精妙、高雅、细腻、热烈、激昂、悲壮贯穿于他的演奏艺术中的鲜明风格,在伟大的音乐面前,真正的演奏艺术家永远是谦卑的。不断地理解、体味、求索、感受,这是条没有尽头的艺术之路。视音乐为生命的傅聪,正是这样的演奏家。所以在他的风格中既有贯穿始终的特点,又有不断演进的新因素。这中间的关键性原因,就在于他能坚定地坚持独立见解和以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凭借。先生的演奏中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哲理,对音乐作品表达精妙,处理适度,含蓄中不失大度,既不因乐而淫,哀而怨,畅而浮;也不因激动而张狂外露。在他的音乐里,讲究典雅、自然,看不到丝毫的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意趣。这种精湛的艺术表现,想必与他的生活阅历、知识广度、文化素养以及十分重要的一点,即非常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音乐里,仿佛只有智慧而没有心机,只是恬淡而不是隐忍,胸怀旷达而仍不失亲切温柔的情致。无论是清淡的音和浓厚的音、飘逸的音与刚强的音,明朗的音和模糊的音,凄厉的音和恬静的音;或是温柔与华彩的对比、诙谐与矜持的对比、柔媚与活泼的对比、热情与悲壮的对比;以及明净如水、深邃沉着、温婉熨帖、典雅华瞻、天真活泼、聪明机智、诙谐幽默等不同的主题,都是在追求或营造出一种意境,这是一种东方传统艺术的清明高远的意境,也是一种古希腊艺术的和谐崇高的意境。
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钢琴演奏家中,我崇尚知识修养广博、理解深刻、感情细腻、高雅而大度的演奏。傅聪先生的演奏结构严密、条理分明、线条清楚、手法干净,同时感情丰富而内在,不仅使人感动,得到美的艺术享受,也使人在理性方面得以满足,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