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重阳节,然而年过七旬的蔡胜德和卞艺妮夫妇俩选择庆祝重阳节的方式却很特别:既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登高望远,而是在吴中区光福镇太湖渔港村里围着一群孩子们吹拉弹唱。
音乐系的高材生曾为周总理作表演
走在光福镇太湖渔港村,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对气质出众的老年夫妻携手走在湖边的小路上欣赏太湖美景,看到动情处常常会忍不住高歌一曲甚至对着夕阳下的渔船桅杆舞动起来,浓浓的艺术气息让人们总以为他们只是在这里度假采风。但是一路上不断地有渔民的孩子看到他们冲过来,高兴地尖叫:奶奶老师!爷爷老师!孩子们并不知道这对爷爷奶奶年轻时曾有过怎样精彩的经历,他们只知道:以前总看城里小朋友弹钢琴、打太极拳,现在这对爷爷奶奶来教他们了。
73岁的蔡胜德和71岁的卞艺妮年轻时同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学生,郎才女貌的他们在当时的校园里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大学毕业后,两人双双考入了北京空政文工团,蔡胜德分配在歌剧团,卞艺妮分配在歌舞团。蔡胜德参与创作并演出了所在的空政歌剧团的大型歌剧《江姐》,艺术事业风生水起,年轻漂亮的卞艺妮因为业务水平出色,经常有机会为中央首长单独表演节目:我是苏州人,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听我唱《蝶恋花》。那时首长们晚上会有一些文艺活动,总理经常把我单独叫到他们餐桌前,为他表演。
1985年,步入中年的蔡胜德和卞艺妮回到了苏州,蔡胜德在苏州歌舞团担任艺术总监,卞艺妮则从事媒体工作。日子看似就将这样一直过下去了,但是6年后,夫妻俩作为艺术家的浪漫细胞在蔡胜德的一次南下出差时双双爆发了:蔡老师带队去深圳演出,我就请了两星期的假和他一起去看看。没想到一踏上深圳的土地,我们都觉得,哎呀,这个城市太有活力了,我们应该在这里生活。 两个搞艺术的人很快就在深圳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并很快在深圳的艺术圈子里小有名气。卞艺妮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她在深圳教小孩子弹钢琴,那时候一个人一节课的收费就在200元以上了。
一次开捕节让他们决定留下教孩子
2009年,在深圳闯荡了将近15年的夫妻俩回到了苏州,过起了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 2010年8月,蔡胜德和卞艺妮受邀来到吴中区光福镇太湖渔港村参加太湖开捕节的开幕式,却让两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捕节的主题是渔家的生活,可是我当时看到在舞台上表演的小朋友全部都是外地小朋友,他们唱着渔歌跳着渔家舞。我当时看着台下看热闹的渔港村的孩子,心里很难受,为什么渔民们不能在自己的节日里自己搭舞台表演呢? 蔡胜德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发现渔村里的孩子因为缺乏基础的艺术培训,连站在人前的基本站姿、如何张嘴唱歌都不会,两人觉得非常惋惜:太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湖泊,今后随着文化艺术的交流,总有一天世界各地知名湖泊边的孩子们会有机会站在一个舞台上交流演出,难道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太湖还要从别的地方借人来演出吗?
蔡胜德夫妻决定留下来,改变渔村的艺术状况,而这个改变就从孩子开始。与城里钢琴课200元一堂课的收益相比,选择到渔村安家落户,他们必须放弃许多东西。而此时的夫妻俩更是暗暗下定决心,名与利都必须抛之脑后,他们只是真心地想帮帮孩子们。
隐居太湖边给渔村娃艺术启蒙
2010年那次开捕节没多久,蔡胜德夫妇俩就把家从苏州市区搬到了太湖边,他们在渔港村租了一套房子,开始向渔港村领导、幼儿园和小学的领导、孩子的父母们游说,让他们接受自己无偿的艺术课。在渔村里传播艺术比在城里难得多,很多渔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们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耽误他们的前途。 蔡胜德夫妻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渔港村王伯明书记的支持,在他的介绍下,夫妻俩开始走进渔港村的幼儿园,给孩子们开课教授钢琴和太极拳。
但是在渔港村,所有孩子不但没有任何钢琴的基础,连基本的识谱都不会,卞艺妮主动接下了这个大部分人敬而远之的重担,耐心地给这些4、5岁的孩子教授钢琴,蔡胜德则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孩子打太极拳。渔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聪明,这些东西他们一学就会,而且都非常有兴趣。 卞艺妮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两个月之后,她教的48名孩子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弹一首完整的练习曲,虽然是最简单的曲子,但是孩子们身上已经可以看到艺术的气息了。
渔港村王伯明书记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太湖边很难发展工业,在整个吴中区,渔港村是经济最落后的村之一。以前村里的孩子如果想学钢琴或者唱歌跳舞等艺术课,要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城里,还要花一大笔钱,所以家长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去满足孩子们的艺术发展需求,而蔡胜德夫妻俩的到来,则给渔村所有孩子提供了一个免费接触艺术的机会。
卞艺妮高兴地告诉记者,不久前苏州市教育局专门拨款给渔港村添置了5台钢琴,渔港村也买了40台电子琴,孩子们平时练琴更方便了。蔡胜德告诉记者,凭他们两人的力量并不能完全改变村里的艺术教育状况,所以他们下一步希望能对学校的艺术老师进行基本的培训辅导,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艺术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