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视频报道 著名钢琴家李云迪在北京接受《环球网高人访》栏目专访,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云迪7岁开始练习钢琴,从山城重庆到深圳,再到德国的汉诺威大学,李云迪身上结合着东方人的内敛也有着西方人的热情,所以在他的音乐中激昂又渗透着天生的优雅和委婉,一路走来李云迪的钢琴生涯有泪水有汗水,有家人的期待,也有那些素不相识钢琴学子不遗余力的支持与鼓励。
环球网高人访:那么我知道云迪从7岁开始练琴,那么当中可能去过四川、深圳还有德国的汉诺威,我很想知道在这么多的学习过程当中,有没有哪个阶段是你觉得对你人生最受用,或者是给自己一个很大转折的?
李云迪:我觉得对我来讲,人生的每个阶段意义都非常特殊,在四川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家乡在重庆,重庆的山水也养育了我,重庆的特有的一种地方的特色,包括重庆的山、水还有人都是给我产生一个非常特别的这样儿时的一个印象,还有包括重庆人的性格,像女孩子比较。
环球网高人访:直率。
李云迪:对,比较这个热情,这些等等,我觉得都是在人生的,到后来去了深圳,深圳的这种南方的这种气息,开放的这种,包括开放的政策受益于改革开放后不断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政策,因为在深圳同时到后来走向世界的舞台再后来去到西方去到德国,了解西方音乐的根源,同时去学习,同时也开展自己的音乐的这个人生,这个世界的舞台,所以说这个每一个,我觉得对我来讲都是一个,就像在每一场音乐会不同的这种状态去积累去诠释。
环球网高人访:小泽征尔对你而言是印象很深刻的一位导师。包括詹姆斯·莱文,我觉得可能对你影响也很大,那么我想这两位老师?
李云迪:我觉得他们都是在音乐上和艺术上,同时把他们自身在音乐和道路上的一种感觉,与我去分享,同时就像对后辈的一种一种关照,或者说是一种培养吧。然后能够希望下一代的音乐家,能够发挥出自己,走得更好的一个音乐的道路,其实这份心情我一直也有在将来的我也会同样的跟他们一样,帮助更多下一代的音乐家们,包括这些支持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这个是艺术和音乐都是需要大家,包括全社会不断地去维护,去帮助,去传承。
环球网高人访:对,这是一个需要传承的过程。那么很多的家长看到云迪成功,甚至你的成功事迹还被编入了教科书,这个可能您自己也知道啊。所以很多家长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像您这样的,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他们也会陪着自己的孩子练习钢琴的技巧,那么钢琴的技巧和感染力是不能分开的两个个体,那么您个人认为在东西方教育上,这两个存在差异吗?
李云迪:肯定是有一些这个差异,在西方的话讲究的是自我的这种发展,自我个性的这种培养,中国呢本身就是受儒家思想这个传统的影响,有传承有这些,有很多特别的这个特色的文化的地方,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有自己非常好,非常优秀的地方,这个也是对于每一个包括小孩子,他的这个每一个成长的环境的不同,每一个家庭的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方式,就像每一个钢琴演奏家去诠释同样一首作品,大家都有不同的一个方法,可能这个方法对你有用对他可能不一定有用。这个也是在每一个家庭包括父母要寻找到一个很适合,属于自己小孩子。
环球网高人访:因材施教。
李云迪:对,发展或者培养的一种,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