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谢亚鸥和她的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112

11月21日,为纪念世界著名先锋派音乐家泽纳斯基逝世10周年,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应邀在柏林音乐厅举办纪念音乐会,别具一格地演绎泽纳基斯的《基础》、《弹跳》等作品,为观众展示了一场钢琴与打击乐之间神奇而美妙的对话。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的是该乐团创办人之一、中国著名旅德钢琴家兼指挥谢亚鸥。

就像是弹克拉姆长大的

谢亚鸥3岁起随母学琴,11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又升入附中,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3年后即赴欧深造,先后就读于世界知名音乐学府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分别获得两所学院的艺术家文凭和音乐会文凭,并以优异成绩作为柏林艺术大学的交换生被派往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长期在德国的专业深造和实践经历,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使谢亚鸥对现代音乐情有独钟。然而,她的这份热爱最初只是出于偶然。刚到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求学不久,谢亚鸥的指导老师黄婉莹就建议她去旁听一个关于克拉姆钢琴套曲《大宇宙》的系列讲座。这门别开生面的选修课由两位教授共同开设,先由一位作曲教授从作曲技法角度分析讲解作品,然后由一位钢琴教授介绍所需要的特殊演奏技法,展示演奏者如何才能把近乎天书般的乐谱变成钢琴上那些奇妙的音响。

一年后,作为讲座的结业典礼,学校在斯图加特威廉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由参加讲座的部分同学合作演奏全套作品。演出前3天,有位同学临时因故不能参加,谢亚鸥被主讲教授相中救场,演奏套曲的其中4首,结果大获成功,以至有教授评价她就像是从小弹克拉姆长大的。这次偶然的救场经历使她一夜之间闻名全校,并从此与现代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克拉姆一直是她百演不厌的保留曲目。

用音乐连通中西文化

谢亚鸥有那种罕见的才能,将自己完全融合进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的风格里去,更不用提她精湛的技巧,她的演奏让人忘掉技巧的存在。在年轻的演奏家身上,我很少见到在完善的技巧和丰富的感情之间如此完美的平衡。法国钢琴大师艾尔费尔这样评价谢亚鸥。

事实上,谢亚鸥对传统音乐意蕴和现代音乐语言都有着极好的领悟禀赋。她演奏风格严谨细腻,技术精湛完美,处理作品深沉而内敛,没有哗众取宠的动作,注重音乐内涵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谢亚鸥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应邀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10多个国家举办独奏音乐会。

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国钢琴家,谢亚鸥还致力于中西音乐交流,既将西方现代钢琴作品介绍到中国,也把中国钢琴音乐带上国际音乐舞台。近年来,她在国内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一流乐团合作,并于2007年在国内发行了《谢亚鸥柏林音乐会》专辑,其中全部是勋伯格、梅西安、德彪西等作曲家鲜有人听闻的20世纪音乐作品,可见她对现代音乐的执着热情。在著名的阿姆斯特丹高德阿姆斯音乐周上,她曾演奏7位中国作曲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荷兰均为首演,其中两部专门为她而作。

钢琴打击乐组合别具一格

2008年,这位在欧洲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年轻音乐家与希腊旅德钢琴家普罗兹罗莫斯·西米尼迪斯联合创办了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乐团的6位成员都是常驻柏林的国际先锋音乐家,洋溢着激情和才华,充满艺术灵感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艺术风格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钢琴、打击乐器二元组合为作曲家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创作空间,指挥家的加入又使作曲家有充分的余地运用最能表现先锋音乐特点的音乐语言。因此,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已超越室内乐范畴,具备了交响乐的音响色彩。

钢琴与打击乐器形态不同、风格迥异,音质、音色亦相差甚远,但均以敲击发出音响和共鸣,两者结合能碰撞出和谐旋律,创造出异彩纷呈的听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成立以来的短短3年里,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频繁在柏林音乐厅、埃森爱乐大厅和希腊希拉塞萨罗尼基当代艺术馆等世界著名音乐场所和艺术节演出。乐团在各地巡演时,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追逐的对象,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乐团的成功实践也引起了德国乃至欧洲音乐界的关注,并得到了德国音乐理事会、西门子音乐基金会、柏林市政府和德法现代音乐基金会等的支持。珠江钢琴集团欧洲有限公司更是从乐团成立起就无偿提供排练用琴,还曾专程将两台新三角琴运到柏林由该乐团首演。

乐团成员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扎实的演奏技巧和民俗音乐元素,形成了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的独特演出风格。他们在舞台上浑洒自如,配合默契,酣畅淋漓,不时插入即兴演奏,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近悉,柏林钢琴打击乐乐团专辑《George Crumb Makrokosmos I-IV柏林三月音乐节现场录音》已被2012年ICMA国际古典音乐大奖的当代音乐单元提名,与纽约爱乐乐团、华沙爱乐乐团并列,共同角逐2012年2月公布的大奖。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咨询热线
4000-444-004
微信调律咨询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