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能没有动机,动机水平太低则不可能有良好的注意水平及意志力,但动机水平过高,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里所说的动机水平太高并不是指学习积极性太高。它是指学生想驾驭学习目标的愿望的强烈程度与情绪的紧张程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水平太高,会产生焦虑、使注意力分散、技术控制失调等不利于钢琴学习的机体状态。虽然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动机水平太低,但实际上,我们所采取的高压政策往往就会使学生产生过高的动机水平。比如家长说再错就打你,这句话在学生的心理反应中,就转化为一种极高的动机水平,结果导致注意力反而不能集中,或不能有效地集中于应该集中的地方,动作的控制也会出现突然的应激反应,结果反而更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造成了可能本来并不会产生的错误。很多学生在去教师那上课时,都会产生今天一定要弹好的愿望,正是这种愿望激起了很高的动机水平,结果往往是发挥失常,大大地打了折扣。我们往往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紧张、怯场,其实,其内在的心理原因就包含着动机水平过高的因素。家长与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教师说不要紧张,再弹一遍,不要错,结果还是出现很多错误,学生越是想弹好,反而越出错。往往都是在教师讲解了一段时间后,再完整地弹一遍时,错误率明显降低。有时家长可能认为是教师的讲解起了作用,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此时学生的一定要弹好的高动机水平逐渐被关注具体的学习内容所代替,因而在一种适度的动机水平下发挥才出现了较好的效果。
水平不能低也不能过高的规律,要求我们应该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教师与家长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均不应太严厉。那种严师出高徒的认识,常常使人误解为严是指态度的严厉,其实教学规格的严格把关与态度的 严厉并不是必然相关的。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内容与要求的严,态度与情绪氛围的宽。尤其是当学生在练琴或上课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时,教师与家长要平和、耐心得慢慢引导,以防止引起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这一点似乎在目前的钢琴学习中问题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