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音乐像他的衣食父母,让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让人奋进。3日上午,十二冬会开幕式演出前,记者采访了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老师吴明泽,他在本次开幕式上表演钢琴独奏《我们在这里相遇》,以及为申雪赵宏博的花样滑冰钢琴配乐。
吴泽明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有自己的音乐梦想,长大后一直坚持走自己的音乐路。2000年他在长春师范学院就读期间,是唯一获得院长奖学金的学生,2001年在长春师范学院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几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音乐,2011年11月钢琴曲《古崖居随想》获得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是目前吉林省在钢琴作品奖中获得的唯一大奖,突破了零记录。
对于参加本次十二冬会开幕式演出,吴明泽很是骄傲和自豪。他说,一个月前,给孟欣导演寄去了自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有机会出演,但是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那几天心里很是慌乱。他说,没想到刚过了三天,就接到通知,告诉他通过了审核,邀请他参加十二冬会开幕式的演出,并出演两个节目。得到消息后我特别兴奋,感觉像做梦一样,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考验。
接下来的日子,吴明泽开始刻苦练习。他从排练现场回到家,为了使自己的音乐达到精益求精仍继续练习。吴明泽说,每次到现场排练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是在讲台上学不到的。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家级别的演出,从讲台到舞台,这是一次大的转变。他说,讲台上的经验也给舞台的表演做了铺垫,从学术专业到舞台实践,跨越了很大一步。
记者专访——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音乐的?您自小就对音乐很敏感吗?
吴明泽:7岁在少年宫学习声乐,老师很欣赏我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了一门乐器。
记者:学钢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钢琴带给您带来了什么?
吴明泽:8岁学习钢琴,后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之后保送上大学,学习钢琴与作曲理论。2007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了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在读期间多次举办新作品音乐会,在杨永泽教授的指导下,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在硕士论文答辩中获得了优秀论文,并成功的举办了毕业作品音乐会。获得了吉林艺术学院最具艺术才华奖。
记者:音乐带给人们的影响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吗?您如何看待今天的音乐艺术。
吴明泽:音乐有时直观有时抽象,其他艺术形式也是有的,但更多的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加理想的艺术效果,比如舞蹈,甚至是绘画。
如今音乐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是我们发展与弘扬民族文化之根本。
记者: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贝多芬这个量级的音乐家?
吴明泽:我们不需要第二的贝多芬贝,他在历史上是永远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是时间和文化的产物。
记者:这次冬运会你弹奏的乐曲,难度大不大?每次演奏的时候,你都会倾注感情吗?
吴明泽:这首乐曲是我们长春的市歌,原作是张洪玉老师的《我们在长春相遇》,现由央视孟欣导演团队的老师们改编成钢琴曲并重新编曲为《我们在这里相遇》,演奏得心应手。
这首歌曲伴随着我的成长,每一次彩排都倾注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八方来客的友好之情。
记者:水与空气对生命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最后请您比喻一下,音乐(或钢琴)于您来说,像是什么?
吴明泽:音乐如我的衣食父母,他伴随我成长,让我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