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律调整方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基本方法没有改变过——调律八度平移法。所谓调律八度平移法是指按照平均律调律法先完成一个音组的调律,后以此音组为基准音组,并按八度音程关系分别下行或上行依次逐音逐组完成其它同名音调律的方法。由此可见,钢琴调律的核心技术就是基准音组调律。
一、钢琴调律的定义决定了钢琴调律技术的难度
(一)钢琴调律的定义及其内涵
人们对钢琴调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认识。可是钢琴调律这种活动怎么说,都脱离不了人吧,即使是视觉调律,也离不开人来操纵调音扳手和用眼睛看仪器。那么,首先钢琴调律可认为是人的活动。当人们对钢琴开展调律活动时,需依据钢琴的结构,如弦列结构、张弦系统结构;以及与钢琴弦列结构相关的声学原理。只有依据它们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钢琴调律作业要求。再有,人们对钢琴开展调律活动,还要按照音乐艺术的要求,使钢琴获得在听觉上准确的平均律音阶排列。在此基础上,再要每个准确的键音能够十分稳定,而不是拔出调音扳手后或被弹奏后,此音高就产生了变化。这一切活动并非是一个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系列的有计划、有秩序的调律作业活动。因此,钢琴调律可定义为是指调律者依据钢琴的结构形式和声学原理,按照音乐艺术的要求,为获得准确的平均律音阶排列与稳定的音高,对钢琴所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有序的操作活动。
从钢琴调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钢琴调律的难度。这里面既有基础性的知识,如钢琴结构的知识,尤其是张弦系统结构方面的知识及声学方面的知识;又有音乐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只有理论知识,对于钢琴调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它包含着用脑、听觉和动手等人体各个器官方面的协调、统一。也就是说,一位职业钢琴调律师娴熟的技术水平,如同一位职业的钢琴演奏家。
(二)对钢琴调律定义进一步认识
首先,调律者是钢琴调律作业活动的主体。在钢琴调律作业中,每一个步骤或每一个动作都由人来进行控制和支配。例如,人对调音扳手的操作与控制,对调律击键功能的调节,对键音音响变化的听觉判断等等,都是人有意识的加以支配。既然是有意识的支配,那么作为钢琴调律的主体的人,必须是经过长期专门学习和训练的人。因为,只有经过长期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达到有意识的钢琴调律。其次,对客体钢琴张弦系统结构和声学原理的理解是掌握钢琴调律技术的钥匙。调律者表面上在操纵着调音扳手,实际上是作用于钢琴的张弦系统。那么调律者只有在熟悉张弦系统结构,了解张弦结构中每个构件对弦产生的作用是什么;并充分理解弦张力作用下弦轴(静态时或动态时)各部位受力情况以及弦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活动后各弦段张力变化的前提下,才能寻找和制定出科学的操纵调音扳手的方法。再有对钢琴弦列结构以及其声学现象的充分理解,使得调律者能整理出听觉判断的规律。这些都是掌握钢琴调律技术的钥匙。再其次,对音乐相关理论的理解是提高钢琴调律技术的阶梯。如果一位调律者对音程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认识和理解以及应用的话,钢琴调律水平是达不到要求的。因为,钢琴音律——十二平均律正确与否、精确与否,都要经过使它们的音程关系得到检验与验证的过程。比如,同度和八度音程,在音乐理论上是绝对协和音程,那么调律者对它们不能有任何异议;在调律应用上,同度音、八度音就要做到绝对协和,不能有一点儿拍音;检验八度音程是否正确,可用此八度音程下方四度与它的转位音程(五度)的拍频进行比较来完成;或者用下方小三度与它的转位音程(大六度)的拍频比较完成。通过它们的检验或验证,即可知道八度音程是否正确,或有多高的精确度。最后,定义中强调音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充分说明掌握钢琴调律技能的难度与深度。钢琴调律对于音高的准确性来说,主要是调律者听力在拍音的把握上。无拍的音程就要做到无拍,有拍的音程就要做到相应量的拍。对它们的理解和把握,如同指挥家对一首乐曲表现内容的理解与节奏的把握。对于音高稳定性来说,主要是要调律者双手操作方法与听力配合上,达到相当娴熟的技术程度。想练就娴熟的技术,非一日之功或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经过上千架次钢琴调律实践的总结,才能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掌握其中的技巧。
总之,对钢琴调律的理论,人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正确指导调律实践的前提。钢琴调律在实践上人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实践出真知。
二、基准音组调律技术
(一)基准音组调律程序
设标准音高A=440Hz,基准音组音域为33F~45F(如图一)。为了便于操作,采用上四下五分律方法。调律程序如本文表一。表中的数值,均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的理论数值。
(二)作业技术-粗调技术-用于标准音高有2~6Hz的变化
基准音组调律开始进行音叉取音时,一旦发现标准音高49A有2Hz以上、6Hz以内的变化,这就需要进行粗调作业。
1、粗调技术总体要求:
(1)握扳的基本姿势要规范,调音扳手操纵(运动、插扳、卸扳)动作要正确、流畅;
(2)击键要充分、有力;
(3)要集中精力,击键、听觉判断和操扳要融会贯通,协调一致;
(4)随机计算与平衡拍音的量;
(5)粗调要一气呵成,止音工具和调音扳手的移动要迅速、准确。
2、37A音叉取音:
(1)原有音高与所需音高有2~4Hz的变化时,取音可取高0.5拍;
(2)原有音高与所需音高有4~6Hz的变化时,取音可取高1拍;
(3)被调整的键音,击键时要加重一些;
3、基准音组调律:
(1)基准音组分律时,听觉判断依照四度音程1秒1拍(0.99),五度音程3秒2拍(0.66)进行;
(2)对于1秒1拍、3秒2拍,粗调无需作精确地判断,不可在此花费更多的时间,有个大概即可;因为时间是粗调的另一项指标;
(3)在调律过程中,时刻计算调整音程的拍音量,并即时平衡音程的拍音量,减少累积误差;上一个音程拍音量多了一点,下一个音程拍音量就要少一点;
(4)听觉要跟踪扳手连贯运动时,正在变化着的拍音;且不是只听扳手结束运动后或完成了变化的拍音;
(5)调律过程中,为控制过多的累积误差,分别要对33F-37A、37A-41C#两个大三音程的拍音数进行确认;
(6)粗调过程中除37A取音外,调音扳手操作可不设拉幅。
4、从标准音高取音到基准音组分律完成时间的要求:
(1)标准音高2~4Hz的变化,基准音组只调整同音弦组中弦,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2)标准音高4~6Hz的变化,基准音组同音弦组各弦都要调整,要求在5~7分钟内完成。
(三)作业技术-精调技术-用于标准音高只有2Hz以内的变化
所谓精调是指钢琴在粗调的基础上或调律幅度较小的情况下,按照平均律和音乐艺术的要求,进行精确调律的过程。
1、精调技术总体要求:
(1)最小限度的转动弦轴;
(2)调音扳手操作要设置拉幅;
(3)每次取音的音高,准确与否都要有校对或检验音程进行确认;
(4)每次取音的音高,需要测试击键确认音高的稳定性;
(5)基准音组分律步骤完成后,还要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大三度音程校对各律音的精确性;必要时可进行微调。
2、37A音叉取音
(1)音叉与37A音程要做到绝对协和;
(2)要做到33F-音叉和33F-37A音程的拍音数相同;
(3)调整37A时,调音扳手要设拉幅,击键要加重一些;
(4)达到目标音高后,对此音高要进行重击键检测其稳定性;如果发现音高有变化,就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音高准确和稳定为止。
3、基准音组调律
(1)基准音组分律时,听觉判断依照四度音程1秒1拍(0.99),五度音程3秒2拍(0.66)进行;因为,其它的拍频数是人们无法或很难把握和做到的;
(2)为减少累积误差,33F-38A#和34F#-39B两个四度音程可按5秒4拍,即0.8拍进行(如表二);理论上,分律时积累误差可压缩在4音分之内;
(3)每一步调律,被调整的音都要设置拉幅;到达目标音高后,需重击键对其稳定性进行测试;测试不合格,就需要重新调整,直至测试合格;
(4)将调律13步分3个阶段分别完成:
第一阶段,完成A、D、G、C、F,五个白键的分律;精确建立四、五度音程拍频的模块,即第一个四度(37A-42D)和第一个五度(42D-35G)音程的拍频一定要正确;五度音程取音时,听取在第二共同倍音上产生的拍;33F-37A大三度拍频要确认,如果拍频不对,要从第一个上四音程重新进行分律调整,直到正确为止
第二阶段,完成F~C#四个黑键,A#、D#、G#、C#;技术要求与第一阶段分律相同;37A-41C#大三度音程的拍频一定要确认;如果36G#-40C、37A-41C#、38A#-42D三个大三度音程的拍频进行比较时,出现快慢快的现象,说明41C#音高低了;出现慢快慢的现象,说明41C#音高高了;这都要对第二阶段的分律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正确为止。
第三阶段,完成C#~E余下的3个键音,F#、B、E;技术要求与第一阶段分律相同;如果前二个阶段分律精确,该阶段分律就会轻松许多;但大三度音程的检验不可少,尤其是33F-45F八度由三个拍频微微加快的大三度音程构成的检验。
4、听觉检验和音准仪检测
基准音组分律步骤完成后,需要对分律精度进行听觉检验。一般来说,主要运用四度、五度和大三度音程的拍频比较进行。
(1)运用四度音程拍频比较时,它们之间的拍频速度比较一致。只是33F-38A#和34F#-39B与其它四度音程的拍频相比,稍稍有一点点慢,但它们俩的拍频是一致的;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比大家稍快一些,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宽,就需要进行修正;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比大家稍慢一些,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窄一些,也需要进行修正;
(2)运用五度音程拍频比较时,它们之间的拍频速度比较一致。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比大家稍快一些,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窄一些,就需要进行修正;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比大家稍慢一些,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宽一些,也需要进行修正;
(3)运用大三度音程拍频进行比较时,从33F-37A到41C#-45F半音进行,在听觉判断上有,由慢(7拍)到快(11拍)缓缓渐进的过程;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慢于前个音程,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窄一些,就需要进行修正;如果某个音程的拍频快于前个音程,说明该音程比平均律音程宽一些,也需要进行修正;
(4)凡是修正音程后,都要从开始重新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修正,再检验,直到检验为止;
(5)采用YAMAHA PT-S1调律软件进行检测,理论上可达到的精度如图二:
以上所述的基准音组调律技术在调律实践和教学中,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保证了钢琴调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