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钢琴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钢琴调律击键层次”理论研究与应用

  来源:律动钢琴网  浏览次数:541

在钢琴调律的实践过程中,有经验的调律师会发现想把钢琴调准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钢琴音律在延时后乃至在长时的状态下保持音调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根据钢琴共鸣系统的结构力学特点,采用正确的运扳方法并设定合理的拉幅,特别是以击键动作配合等方法来平衡琴弦各段张力从而使琴弦最终达到音准稳定性的目标。笔者在从事多年的钢琴调律教学中发现,其中扳手与击键动作的配合是钢琴调律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个技术问题之一。初学者难以做到音准稳定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此。因此通过对调律中如何正确运用击键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笔者发现了一种通过“双重击键层次结合”的操作方法,并就如何寻找“纯点”及提高调律效率与稳定性提出本应用理论。
一、关于调音中常见击键方法之分析
      “击键层次”理论产生是通过几种常见的调律手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总结的一种调律技术,因此欲了解双重击键层次理论,必先分析常见的几种调律手法:
1、 均匀运扳、轻敲听拍法:
       此方法是在调律过程中均匀控制扳手滑动,根据不同音区的特点控制滑动范围并且根据音量时值特点配合击键节奏的方式听拍音调律的方法。此方法优点在于能够清楚知晓调试过程中拍速运动的位置,从而清晰的把握拍音速度变化,熟练以后效率会大大提高。缺点在于,运扳过程中弦列各段之间的应力得不到均衡,因此经常调准以后重击测试则易发生走音现象。
2、 设定余量、重击到位法:
       调律中为了克服上述方法中音调难以稳定的因素,便采用在纯点上方设定微量的间隙,然后靠重击将琴弦各段张力平衡,此时音调下降从而到达纯点。此方法之优点为加强被调音的稳定性,但所留的微量间隙位置难以把握特别初学者在经验不足以及对弦轴特性体会不深的情况下,经常发生预留位置不当,击键后难以精确到位,需要重复多次才能调准一个音,音调的长期稳定得不到保证,更易使调律者产生疲劳感。
3、 间隙振动、均匀击键法: 
       全程微量运扳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扳手与弦轴套筒之间的间隙进行反复冲击运动,从而使弦轴在冲击过程中产生微量的运动,并配以均衡的击键速度与力度,假如控制适当便可轻松到达纯点。此方法容易学习,并且对于弦轴较紧的钢琴尤为受用,但长此以往由于冲击的过程中弦轴钉在轴眼内容易产生切线运动,对琴体内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此方法在整个调试作业中一直以慢速点状前进,因此难以产生对拍速线性变化过程的体会,听拍的过程基本以点状判断为主,长期按此方法训练会使调律者丧失对拍速的预判能力,当后期进行平均律学习时将会比较难建立预判的位置感。
二、“击键层次”理论产生的原因及其优势
       由于上述的几种调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个共同缺点——调准的效率比较低,基本都需要往复多次才能将音调准,在调律理论中提到的“三金”法则中,如果想让音准保持比持久最重要的一条黄金法则就是“尽可能减少运扳往次返数”。因此笔者将教学中的经验与调律实践技能相结合后,得出微调技术与动态听拍结合的方法,并配以合适击键节奏的调音方法,既保证了听拍连续性,同时又提高了调律中的效率与节奏。
       现今钢琴调律教材与相关论文中均提出了纯点前微调的技术动作,其目的是利用扳手向下的力量虽未转动弦轴但通过强力击键可将拍音慢速的变化调至纯正无拍的位置。“击键层次”理论应用就是根据这个微调的技法加以听觉配合训练,从而做到微量阶段击键可控速度变化,从上拉幅开始回扳的整个过程均能达到一个舒服的拍速变化节奏,形成一种固定调律的心理节奏,提高我们调律的精度与速度。
三、如何学习使用“击键层次”技术
       钢琴调律的过程中,是一个耳、手、心、脑协调的过程,因此要掌握调律技术要领必需先学习几个基本的能力训练,即听觉训练、控扳训练与预判训练。下面就此展开详细的分析:
1、听觉训练
      调律中的“听”包含两层含义,即“听到”与“觉察”。首先“听”就要求不仅能够判断出有无拍音,而且能够在运扳静止状态下判断出某一位置的拍速。其次是“觉察”,所谓觉察是指在动态情况下,通过听觉感受拍速的变化追踪其速度变化,一直跟随拍音由多至少的整个过程。追踪拍速的练习应先从同度开始即同频音开始。因为同频音两根琴弦的基频与泛音都在同一音高序列,练习者无论抓住哪条变化线条均可将音调至纯点。当同度的拍速追踪练习熟练后再练习八度、四五度、三六度等音程的调试,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练习。
2、控扳训练
       在扳手的控制上与听觉训练同样需要将技术动作连贯起来,这样才会听到一条完整的拍音变化曲线。为了达到连贯的拍音变化曲线,扳手控制初期练习可做控制扳手的八步练习法(如图一),从一至四为上行练习,要求控制扳手使拍速从负快拍到负慢拍经过纯区再到正慢拍至正快拍的一个连贯动作,过程当中要求能够清晰听出完整拍速的变化过程。
       当做完一至四连贯动作后转换运扳方向,向下行做五至八的连贯运扳动作,拍音变化规律与上行一致,要求也一样。在练习的过程中当上行与下行的运扳均可连贯自如没有顿挫时,便可要求加强对纯区做感受,在滑行的过程中当经过纯区时应适当减慢速度学会发现纯点的位置,但不需要停下来。
       八步练习的目的在于,熟练的体会弦轴的滑动摩擦,使调律过程中的运扳动作始终保持连贯,因此我们听到的拍音变化也就是一条连贯的变化曲线,如果运扳顿挫那么拍音变化也就不是线性变化了,会对拍速的追踪造成困难,乃至出现听觉“失速”的情况,不利于提高调律的精度与效率。
3、“预判性”的训练
       能够对扳手运动与听觉进行控制后,手与耳的协调必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此还不能很好的调到纯点,之前的练习只能发现纯点,但要想在纯点上做精确的停留,就要学会“刹车”,专业上称此技术为纯点预判性练习。在实践中通过上述两项练习后,基本能够找到纯点并可慢慢尝试去做纯点的停留,但纯点的精度往往不太高。举个例子,汽车驾驶技术中有一项叫定点停车,如果我们想让车子准确的停在线上首先要学会控制车速逐渐变慢,并且依据车速与参照物的分析去选择刹车点并且慢慢刹车到位不能急停位置才能精确。那么调律运扳动作中也是如此,纯点的停留不能“急刹车”,我们必须通过速度的变化选择开始“刹车”的位置,并逐渐减速直至拍速为零,即可完成动作。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刹车”呢?这个点的选择尤其重要,这也就是学习“击键层次”中的击键力度转化点。做到预判最重要要根据听觉追踪的拍速来判断,一般来说当拍音速度减慢到每秒一拍左右时(相对而言,各音区稍稍不同)即可开始预判纯点了。
4. 应用双重“击键层次”调音
       有了以上三点的基本练习,就可以开始尝试练习击键层次了。钢琴音乐上的弹奏音量级变化一般从ffff到pppp之间,大概有十二种的变化,但在钢琴调律中常用的击键音量一般可分为轻击、重击与测试重击几种。另外,有个别调律技法会使用“暴击”的方式,笔者一般不太推荐,因为“暴击”虽然能最大限度的平衡琴弦张力,但其对耳朵的冲击容易产生疲劳感,并且刺激耳膜不利于追踪拍音和拍速。因此在调试中我们应该尽量运用轻击听拍、重击靠纯,调准后再进行测试重击的方法即可。
       在前期运扳练习中可以体会得到弦轴钉在做轴向运动中必须先克服静摩擦力才能使其滑动起来,但要保持匀速滑动此时所需克服的滑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也就是驱动力要减小,否则弦轴很容因用力过大而快速滑动导致失速的状况。因此运扳时要注意几层击键力度的转换,首先驱动弦轴转动,然后让其保持匀速得慢慢滑动,击键力度以听清即可,击键频率可以稍微快点,当拍速到达预判点时应使扳手保持一个向下的力量,此时弦轴钉并没有转动,但施加在扳手上的力量缩减到刚好顶住扳手即可,这是稍微加大击键力度,并且击键频率稍微减慢,即可听到拍音每敲击一次慢慢变纯,直至拍音在整个音值范围内完全“平直”。应注意击键的力量需要随着扳手驱动力的转换而进行变化,回扳调纯时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见表)。

扳手控制
击键
听觉
第一阶段
推动弦轴并保持匀速运动
快速轻敲
追踪拍速变化
第二阶段
保持扳手压力,弦轴不动
加速轻敲
发现预判点
第三阶段
保持压力
慢速重击
听尾音,向纯点靠拢直至零拍
第四阶段
松开扳手
测试重击
不听
第五阶段
松开扳手
轻敲长按
检查音准与否

       如表中所示,最重要便是第三阶段,当到达纯点前的预判位置时,应保持扳手的压力,通过加重击键使拍音速度继续缓慢变化,并减慢靠拢到一个全音值内拍音均平直的位置,即精致的纯点。整个调律运动过程中要求对扳手的控制、击键力度与速度以及听觉追踪判断都要有一系列连贯的配合,才能做到手、耳、心、脑合一的协调运作,即可达到快、准、稳的调律节奏。
       综上所述,“击键层次”调律技术理论,是一种以正确的听觉习惯指导双手做微量调律的一个细腻的调律手法,其目的是使学习中的调律者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当然决定音准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拉幅的设置、运扳的轴向正确度等,但在初期想要进行有把握的微调并且能够操控自如,就应对听觉、运扳、击键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从而养成好的配合节奏,达到最终的调律效果。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广大调律学习者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的调律手法,亦相信通过同行们的探索与共同努力,我们的钢琴调律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亦将得以不断地提高,更好地促进钢琴调律人才的培养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 钢琴调律 击键


推荐资讯
 
 
调琴预约电话:4000-444-004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客户留言| 新闻资讯 | 钢琴网址导航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00-21:00(工作日)